论魏晋时期的士僧合流——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士僧互动交流十分频繁,而这种互动在《世说新语》中尤为突出。老庄玄学与佛学的相互融合为士僧合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魏晋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和僧人的出现,为魏晋时期的士僧合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世说新语》中涉及有关佛教义理诠释和士僧交流的内容体现出:在魏晋时期思想活跃、学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名士和名僧分别代表了魏晋思想的两大主流思潮,士僧合流初步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以佛道思想为辅翼的思想格局,从而也确立了后世文人的处世规范。
其他文献
“蜀人好乱”之说起源于南朝,在宋代尤其是北宋仍是社会各界的主流认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巴蜀社会稳定、地位不断提升,以蜀人为主的一部分士大夫从乱蜀者、蜀中及全国形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现状及政党执政规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党建问题而提出的指导思想,要让大
对话主义理论提出了统觉视角、复调、外位性和狂欢化的概念,构成对话的三要素——对话者、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当前
吴鼎昌是近代中国在金融界、报界、政界皆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全面抗战爆发后,吴氏临危受命,担任贵州省府主席并兼任军管区司令。主政贵州期间,吴鼎昌以抗战建国为主轴,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