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时代,面对朝气蓬勃、个性鲜活的新一代中学生,学生养成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要做学生的服务员和合作者
马克思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榜样是无声的命令。现代的中学生,个性鲜活,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教育工作者随意指挥、强制管教,这对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很大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传统的权威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学生的平等合作者和服务员。
班级的角落出现了果皮、纸屑,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主动去拾,而不应该强制哪位学生去捡,这样会使学生明白,教育工作者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教育工作者爱护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去爱护。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他们感觉到教育工作者和他们是平等的,时间长了,学生的自觉就会得到提高,教育工作者用行动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次的情感交流,用行动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 要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雨果说过:“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了他的内心,认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其实表情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流露。一个班集体有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心理、喜怒哀乐各有不同。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观察、家访、座谈等途径多方位地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的性格、思想状况等方面了如指掌,因为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的变化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予以关注。
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处于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感到了教育工作者的细心与关爱,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教师的意见。
三、 要及时肯定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育工作者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虽然班级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但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
班上有一名男生,性格活泼,责任心强,但是上课不遵守纪律,成绩不理想。我在班干竞选时,提名他为小组长的候选人,竞选时获得大家的赞同,顺利当上了小组长,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在日记中写道:“虽然组长的‘官’很小,但是说明了同学们和老师很信任我,我一定会当好这个官,为班级服务,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看了他的日记,我很受感动:要充分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优点,平等对待他们,学生才会向你诉说心中的点点滴滴与感受,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四、 要有非凡的耐心
教育管理工作是琐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巨大的耐心。烦躁、急功近利都可能导致失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心灵上触动学生,教育学生更是如此。
我教的班上有一名男生,身上存在着许多毛病,不喜欢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给同学们起绰号;不讲究卫生,爱随手丢垃圾,在全班找不到一个朋友,同学们天天打他的小报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长期耐心教育,从各方面入手给予帮助,找他谈话,谆谆教导。开始阶段,收效甚微,但经过几个月的耐心教育,该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好转。
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学生的某些坏习惯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耐心,有决心,更有恒心,唯此方能见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过去管理工作中绝对权威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和这些活泼、个性鲜活的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提高。◆(作者单位:南昌市八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
一、 要做学生的服务员和合作者
马克思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榜样是无声的命令。现代的中学生,个性鲜活,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教育工作者随意指挥、强制管教,这对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很大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传统的权威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学生的平等合作者和服务员。
班级的角落出现了果皮、纸屑,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主动去拾,而不应该强制哪位学生去捡,这样会使学生明白,教育工作者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教育工作者爱护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去爱护。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他们感觉到教育工作者和他们是平等的,时间长了,学生的自觉就会得到提高,教育工作者用行动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次的情感交流,用行动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 要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雨果说过:“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了他的内心,认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其实表情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流露。一个班集体有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心理、喜怒哀乐各有不同。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观察、家访、座谈等途径多方位地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的性格、思想状况等方面了如指掌,因为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的变化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予以关注。
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处于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感到了教育工作者的细心与关爱,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教师的意见。
三、 要及时肯定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育工作者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虽然班级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但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
班上有一名男生,性格活泼,责任心强,但是上课不遵守纪律,成绩不理想。我在班干竞选时,提名他为小组长的候选人,竞选时获得大家的赞同,顺利当上了小组长,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在日记中写道:“虽然组长的‘官’很小,但是说明了同学们和老师很信任我,我一定会当好这个官,为班级服务,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看了他的日记,我很受感动:要充分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优点,平等对待他们,学生才会向你诉说心中的点点滴滴与感受,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四、 要有非凡的耐心
教育管理工作是琐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巨大的耐心。烦躁、急功近利都可能导致失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心灵上触动学生,教育学生更是如此。
我教的班上有一名男生,身上存在着许多毛病,不喜欢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给同学们起绰号;不讲究卫生,爱随手丢垃圾,在全班找不到一个朋友,同学们天天打他的小报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长期耐心教育,从各方面入手给予帮助,找他谈话,谆谆教导。开始阶段,收效甚微,但经过几个月的耐心教育,该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好转。
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学生的某些坏习惯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耐心,有决心,更有恒心,唯此方能见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过去管理工作中绝对权威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和这些活泼、个性鲜活的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提高。◆(作者单位:南昌市八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