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li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和美国客户满意度理论(ACSI)为理论依据,选择安徽建筑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17个专业共15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采样对象,将大学英语公共课为教学采样项目,测量欧美翻转课堂模式FCM(Flipped Classroom Model)学生满意度的34个题项,并对其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学习者对FCM满意度评价受到学习者期待、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三个公因子的共同影响,并分别对各公因子的影响机理做了分析,为FCM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和理论模型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 满意度; 交互式教学;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1]近两年欧美翻转课堂模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和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美国著名在线教育媒体电子校园新闻网评选出2011年十大教育技术事件,翻转课堂名列其中。斯坦福大学Daphne Koller教授认为FCM(Flipped Classroom Model)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新形态可能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2]。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开展了FCM国内外综述研究和我国FCM教学流程探索。然而国内尚缺乏实证研究来进行学习者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子的分析。而满意度的因子分析是对学习者形成性评估的重要参考因素,具体到大学英语教育来说,基于满意度因子分析的形成性评估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不仅具有诊断促进功能,还有反馈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和记录成长功能[3]。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案例,以Discuz平台为基础构建教学实践信息平台,基于TAM和ACSI为理论基础设计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和检验,为我国高教界实施FCM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数据参考,同时丰富了FCM的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一)FCM定义及发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翻转课程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内化是通过面授课程和信息交互平台的师生协助来完成,从而使教学和学习流程发生翻转(如下页图1所示)。FCM的教学方式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在线课堂、社区媒体(信息交互平台)和面授课堂协作,三者之间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景教学理论的有机的整合。
  FCM教学实践起源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由于该校地处科罗拉多州落基山区,交通等问题导致学生缺课现象普遍,于是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位教师将录制的课程上传网络,提供给缺席的学生复习完成知识“外化”,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和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内化”。这种模式在学生满意度和绩效评估上获得巨大成功,两位教师获得“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总统奖”,并受邀在K12学校推广这一模式。
  恰逢这一时期是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时期,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英美顶级高校开发了集在线教育资源和移动交互社区为一体的翻转教学系统,不仅激发了全民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引起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热议。于是,欧美一些社会资本开始注入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包括红杉资本、基准投资、恩颐投资、格雷洛克以及Bessemer投资公司,在其中以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最为代表性,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2010年至2012年期间,可汗学院的在线课程浏览量超过2亿次,共同解决了超过7.5亿个在线问题;很多志愿者将可汗学院的视频翻译成24种不同语言,包括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和汉语。创办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时代周刊》评选的2012年影响世界的百人榜中位列第四[4]。
  (二)FCM相关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2007年的美国林地公园高中FCM教学实践以来,国外教育学术界也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FCM三个基本研究板块(在线课堂、交互平台、基于PBL的面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权重研究和案例对比研究。代表人物有著名英国教育专家Roisin Donnelly,她着重研究了FCM中基于PBL的交互式教学方法[5]。 (2)基于实证研究的FCM终结性评估对比研究。代表人物有Marcey D J, Brint M E等人,他们以生物学导论为实验课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绩效上进行T检验,结论显示FCM实验组在绩效评估上显著优于对照组[6]。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FCM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也逐步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关注,主要体现在FCM理论研究和教学绩效评估两个方面。(1)在理论研究方面,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钟晓流高级工程师团队比较系统地借助信息化环境来进行FCM模型研究,着眼于探究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型,系统介绍了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与缘起、含义与特征、当前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案例、相关的技术工具等;并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组成和流程给出了实施的关键要点[7]。(2)教改实践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马秀麟教授团队基于实证研究,从调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的概念、成功应用入手,尝试把FCM应用于大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并基于这一模式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支持体系。最后,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绩考核和个人素质差异性检验,对FCM模式的应用方式、作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8]。   然而FCM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国内现有的研究多为文献综述类研究,缺少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使我国高等教育情境的FCM研究在研究数据支撑和理论模型构建上比较薄弱,导致我国FCM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针对性和情境性不强。其次,研究内容不全面。国内现有研究尚缺乏对FCM的三个基本研究内容(在线课堂、交互平台、课堂协同)整体的研究及相互的影响关系,且缺乏研究国内与国外的比较研究,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FCM在影响因子分析上的探索。
  本研究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视角,综合欧美国家在FCM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设计了我国大学英语FCM的满意度问卷,并从中寻求其影响因子,为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FCM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验证我国高校FCM满意度因子
  本文在参考技术接受模型(TAM)、美国消费满意度(ACSI)等理论模型和大学课堂气氛评估量表(CUCEI)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开发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环境的FCM满意度问卷。通过因子分析来测量各变量的信效度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公因子,为FCM在我国高教中的评价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未来系统地建立适合我国高教FCM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2.完善我国FCM信息交互平台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就包括: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FCM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伴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和建构主义理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等理论不断延展的创新教育理念[9]。本文的另一个研究目标是整合国内外教学资源和设计理念,利用开放的Ablesky、Discuz平台开发和完善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FCM学习信息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从而丰富我国基于Web2.0环境下交互式教学信息系统。
  (二)研究路线
  1.FCM教学实验设计
  在欧美国家,Roxanne是较早在高教课程中实践了FCM教学设计的学者之一[10]。我国教育研究学者张宝辉、张金磊等也根据相关文献设计出了FCM的教学流程模型[11]。基于以上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回顾,本研究课题组以大学英语为实验课程,将教学流程分成三个基本内容来研究:网络课程知识输入、课堂协作知识内化、信息平台社区交互。首先,在网络课程开发方面课题组录制的86个小时在线课程,根据可汗学院的实践经验,配合学习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细分,并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次建设了基于Discuz社区平台的交互学习系统,其中包括在线答疑、在线讨论、课程评估等板块内容(如图2所示),交互平台的应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参考大学课堂气氛量表(CUCEI)设计课堂协作活动,包括师生交互、生生协作和反馈评价等形式。
  2.FCM问卷设计
  鉴于FCM对学习者的技术接受和主动性要求较强,在维度的构建和题项选择上主要基于理论模型、成熟量表、相关参考文献三个方面。理论模型方面,目前高等教育领域在学习者满意度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ACSI基础上修正的,而更多在线教育也都广泛借鉴了TAM模型,本研究将两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细化了ACSI中教学质量观测变量;在量表方面,由于FCM在外语教学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别注重学习者主动性的提升和教学环境的塑造,其形成性评价意义要大于终结性评价意义,因此本研究重点参考CUCEI和在线学习认证标准量表;在参考文献方面,由于国内尚未开展FCM满意度影响因子和理论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参考Jeremy F. Strayer和Juan Carlos Roca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2][13]。基于以上理论模型分析和文献回顾,研究团队选取了学习者期望、学习者感知价值、感知质量三个观测变量,其中感知价值包括交互平台易用性、交互平台有用性、在线课堂易用性、在线课堂有用性、面授课堂交互性五个维度。
  问卷分为主体部分和人口统计变量两个部分,主体部分共有包括FCM满意度在内的47个题项,根据专家审议最后删选出34个题项,为了提高问卷质量,每一个维度选择一个反向计分题项。人口统计变量部分包括学习者性别、年龄、专业、个人主动性等多个方面,问卷首次采用了LIKERT五级量表进行评级测试。从1到5分别表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完全同意”,利用SPSS18. 0分析软件做因子分析
  3.抽样及因子分析
  (1)抽样
  研究者以安徽建筑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17个专业二、三年级15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为教学内容,严格按照FCM教学模式完成166课时(包括80课时的在线课堂)教学任务。课程结束后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问卷150份,经过初步问卷质量删选得到有效问卷145份,问卷有效率为96.66%。
  (2)效度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对于实测原始数据的测量,可以有效检验数据效度和降维的作用,也可发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对问卷的34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按照特征值超过1 进行抽取,对其分析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0.9时,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最理想,KMO在0.6以上的都可进行因素分析[14]。研究团队从34个题项中筛选出32个题项,共抽取8个因素,最后得到KMO 检验值为.809(如表1所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无多大差异,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为 1552.887,Sig值为0.000<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各个变量指标间取值是有关系的,所以样本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修正后的问卷各题项共同度在0.546-0.735之间,代表群体因子中存在可提取的共同因素,累计贡献率为65.109%,证明该3个因素有良好的代表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信度分析
  为检验FCM课程满意度各因子分析效果,需要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分析。在李克特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根据Nunnally(1978)年提出通常情况下一般探索性研究中Cranbach’s a系数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15]。本问卷的α系数为0.901,信度值大于 0.9,说明本问卷信度非常高。
  信度分析的结果发现,3个公因子(包括其维度)的可靠性系数在0.63到0.794之间 (如表2所示),表明设计的题项具有较高的信度说明该量表的信度系数较高,各因子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同时根据Doll W J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一线教师的解题教学往往注重在讲解与技巧方法上,缺少数学原理的挖掘与学生的反思,因而显得教学效率不高.针对此类现象,本文以圆锥曲线中的一道高考题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通性通法”的讲评,使学生举一反三,探究出了更多结论,从而得出了解析几何中的若干教学启示,同时也印证了“通性通法”才是解题教学之正道.  【关键词】 通性通法;解题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解题教学
摘要:教育是欧洲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的最大投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繁荣,数字技术让信息和资源更加开放,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元的途径和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因此普及数字技术、推广数字教育至关重要。该文剖析欧盟在2018年1月提出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中推动数字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战略,主要聚焦在提升公民的数字技能,应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教学,以及用数字技术来改善教育现状等主要方面。参考欧盟推动数字教育发展的目标
20世紀80年代,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乘务员发现,乘客会愉快地吃掉沙拉,但近四分之三的人会把配发的橄榄留下。当时的公司老板罗伯特·克兰德尔立即把它去掉了。原来,这家航空公司向餐饮供应商支付费用是基于沙拉中配料的数量:4种配料60美分,5种配料80美分。橄榄就是第五种配料。这一措施一年下来能省下4万多美元。1994年,西南航空公司听取了一位乘务员的建议,去掉垃圾袋上的公司徽标,给公司每年省下了30万美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的日益普及促使教学逐步从静态走向动态,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成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必然。该文采用对比实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的方法,对基于sP0c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性劳动,有利于实施创
在博客上阅读G留下的手记,我已经原谅了他。从G的文字可以看出来,他已不是原来的那个G了,简直判若两人。那时候,G曾梦想着当一个作家,我也是。我们的启蒙来自一个女孩。可是,我们都没成为作家,只是偶尔在博客上写些随笔。至于G这些年经历了什么,我不愿去想。  G在这个冬日,离开了。  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归于尘土。  屏幕上像起了水雾似的,我用手指抹了一下,什么都没有,是眼睛的幻觉。站起来,我找出烟点了一
迈克尔·穆尔(Michael G. Moore)是国际上远程教育研究方面的先行者,美国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1959—1960年,穆尔在伦敦Goldsmiths学院进修,获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开始进入教育领域;1970—1973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学习,师从查尔斯·魏德曼(Charles Wed
学校马路对面有家热带鱼店,就在汽车站旁。低矮的门楣上钉着块木板,斜体的“热风”二字后面拖着一排平行线,大概是想表示风大,给人的感觉却是速度很快。崔宁生觉得“热风”该是个饮料牌子,用于一家特色餐馆也不错,作为热带鱼店的招牌就有点不着调。他从没进去过,但等车时偶尔会隔着大玻璃朝里看。平时他都骑车,只有刮风下雨才挤公交,所以每次看到那些鱼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崔宁生是这个学期才留意“热风”的。一来今年
摘要:区域教育资源是区域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从教师对区域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现状、切实需求、建设态度三个维度出发,采用问卷法对南京市江宁区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展开调查。通过问卷统计以及对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诸位负责人、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江宁区教育资源平台整体上发展较好,适应南京市智慧教育的推进进程,新时期江宁区教育资源平台可以在资源供给与应用效率方面适度提升。结合调研结果和江宁区教育
摘要:该文基于常青教育集团2015年度美国K-12数字学习实践与政策最新进展年度报告,分析了美国K-12数字学习产品的供给现状,包括供应方的情况和对供给关系产生影响的有关政策。研究发现,美国K-12数字学习产品的供应市场既有包括教育出版商、内容提供商、学习管理系统开发商等在内的供应商,也有包括州立虚拟学校、地区服务机构、在线服务联盟在内的中间提供方,他们共同为K-12学校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学习
摘要:人工智能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中小学该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目前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日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和课程现状发现,日本通过多职能部门协同和高科技企业参与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与现有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了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日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未来我国应该加强多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