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2.0版的全球化方案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纠正过去全球化出现的一些问题的
  有效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才显示出这一倡议的新意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在论坛闭幕后发布。这份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向世界提出的一份2.0版的全球化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他还认为,作为上升中的大国,未来中国还会基于自己新的理念,继续推动一些新的倡议,为世界承担新的责任,做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不是由中国一家来决定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评价此次高峰论坛的成果?
  张蕴岭:从认识上来说,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来参与讨论,而且从反应上来看,从议程发言来说,也都是积极的,都是抱着期望,建设性地发言。在凝聚共识方面,是达到了目的。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也提出中国所承诺的具体计划,中国倡议进一步成立多个功能性的合作机制和中心。在发言中,大家也提到了很多其他的建议。这些将在会后进一步去落实。另外,各方也签订了新的共建协议。
  举办会议的功能无非是大家进一步凝聚共识,提高认识;同时留下很多任务,等待处理落实。总体来说,此次高峰论坛的成果很丰富。
  中国新闻周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3年多后,此时举办高峰论坛,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张蕴岭:我认为有两个考量。一是凝聚共识。邀请各国领导人、行政官员和专家学者等各方人士来,就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为什么呢?中国提出这一倡议后,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的倡议。后来大家逐渐认为是地区的。到现在,大家开始认识到,这是一种国际的、被认可的新思想、新思路。它有两个含义。
  首先,从地域上来说,重点是欧亚非大陆。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开放,欢迎世界参与。这两个含义通过讨论就更明确了。所以我们看到拉美国家、美国都来参与。他们参与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参与地缘重点建设;另一个是能够吸引资金、投资合作到他们的国家去。
  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都签订合作文件,有助于形成国际规范,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就会变成框架、平台。
  譬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拉美国家也可以建新的基础设施。这一倡议是很开放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由中国一家来决定,而是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倡议者,也是一个主动的推动者。
  在当今世界,美国往回退,如果中国不推动,就没人推了。
  第二个考量是通过这次高峰论坛,大家可以认识到这件事情不错,不仅是对地区好,对世界的未来也提供一个思路。推动新型发展合作,其要点就是共商、共建和共享。
  过去,我们的发展合作主要是“南北合作”,提供发展援助等。“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思路就不一样。
  2008年以来,各国都在思考世界发展、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到底怎么来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现在通过这一倡议,我们要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含了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以及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的推动,沿线地区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主要增长点。
  中国过去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开放发展”。开放的基点就是吸引外部资源。因为根据发展经济学,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那么就通过开放,引进资金技术、扩大出口。但这样一个模式现在走不下去了。
  那怎么办呢?还是要改善当地的基础发展综合环境,刺激当地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是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办法。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2.0版的全球化,新形式的全球化。不仅仅关注开放,还要重视改善综合的发展环境。
  要为“一带一路”项目制定评估标准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说此前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和推广期,那么接下来的3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会否进入规划和设计阶段?
  张蕴岭:很难说确定的时间段,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长进程,我总结为“志同道合的先行,有可行性的先做”。哪个地方能做,我们可能做得多一些、快一些。
  譬如说,跨区域的基础设施网络便利化措施,尚在考虑中。那不知道要谈多少年,就一步一步做吧。
  又比方说,中国先开通中欧班列,在老铁路、老系统上建设,然后再逐步改善。车开起来了,就要考虑便利化、标准、过境、物流等。这些都是逐步往外开拓的一个过程。
  可以进行项目规划,但是总体不可以提出一个确定的时间段。“一带一路”倡议也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过去也有很多的积累。现在说的成果,像经济走廊、丝绸之路建设,其实这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也注意到海外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一些带有冷战色彩的舆论,我们应怎么看待这样的认识误区?
  张蕴岭:我觉得有怀疑是正常的。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大家都关注中国到底想干什么。其实这应该是通过共建平台,大家能够发挥多种资源,光中国做是不够的。
  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也表明,实际上,丝绸之路是外國人踩出来的多。因为中国当时较为发达,外国人愿意过来。所以要多讲相互间的交流。
  至于人家的怀疑,或者批评,第一,可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因为现在什么都打着“一带一路”的旗号,即便是存在些中国企业投机倒把、贿赂和胡作非为的行为,也被外界归于“一带一路”。   所以在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要制定“一带一路”的边界,制定评估标准,要让企业有进入门槛。不然怎么知道哪些是“一带一路”项目,哪些不是?不划清边界,什么都打着“一带一路”的旗号,问题就大了。
  第二,就靠实践吧。我认为这是“百年工程”,但在研讨会上也有很多人说,这可是“千年工程”。
  “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思路框架,一个新的办法,大家共同来商讨。
  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后,逆全球化思潮加剧,民粹主义抬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系列动荡的局面。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应对这些问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蕴岭:“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
  因为“二战”以后,许多国家主要的努力是开放市场,效果也很明显,促进了全球化。但是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也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企业“走出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问题。因为“走出去”可能带来对本国劳动就业的冲击。
  第二是发展不平衡,好的地方发展得快一些,不好的地方发展得慢一些。实际上,全球化也是一些国家被边缘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确实存在问题,但是也需要继续推进。
  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推动新型发展合作。这就是2.0版的全球化,不是否定或彻底推翻原来的全球化。
  不过,如果把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做法称为“逆全球化”也不对。反全球化的声音也应该听听。它是反对原来那种有利于大公司、有利于强者,以及很多团体、人群和国家被排除在外的趋势。反全球化的声音,实质上是要求纠正一些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纠正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主张改善发展环境。虽然说不能纠正全部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纠正已出现的一些问题。
  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纠正过去全球化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才显示出这一倡议的新意。
  中国新闻周刊:“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中国原创的倡议,它的提出和推行,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外交思路上有了一些变化?
  张蕴岭:习近平主席2014年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有中国特色,就意味着与别国不一样,要基于中国文化,建立起一些新的理念。“大国”就是要做贡献。所以我总结为,这是做新型大国的具体体现或实践,因为中国倡导的是和平发展等新的理念。
  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中国是否还将提出新的原创“方案”?
  张蕴岭:作为上升大国,中国会基于自己新的理念,继续推动一些新的倡议,为世界承担新的责任、做出新的贡献,由此来不断地推动世界的稳定、和平,以及发展,推动基于“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繁荣。
  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还会提出新的方案。建庙修庙,不拆庙。如果把现有体制比作是庙宇的话,那么我们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我们不拆它。但是有些庙宇旧了、破了,总是要去修补,要推动一些原来机制的改革。像我们提出建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以及建立“一带一路”平台等,都是建“新庙”,建立新机制。
  不过,也不能把中国的作用拔得太高,好像中國成了新的救世主,导致世界围堵中国,这样也不行。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能力有限,应该量力而行,尽可能做更大的贡献。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不是独奏,而是和其他国家一起做,一定要创造“共做”的平台。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这么做,将来也应该这样。
  中国做新型大国,不做超级大国。超级大国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行动计划去做。中国不是这样的。“一带一路”是个倡议,倡导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逐步取得共识 ,逐步增加参与来做。
  未来,中国可能还会以这种理念来解决冲突,来稳定地区局势,创造新的和平。包括此前在亚信会议上,中国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此外,中国还提出基于协商、合作、共建的新型安全观。
  在文化方面,中国一直主张多样性,包容、兼容并蓄,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独霸型的、替代型的。
其他文献
奥巴马“亚洲思维”的多元包容不是来自美国本身的善意,而来自他把这些国家推向对抗中国一线的冲动。这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可能因为各有利益盘算而基础不牢。因为对于小伙伴们而言,他们觉得自己该获得更多的奖酬;而对于美国来说,又会认为自己已经给得足够多。  5月24日,在河内街头喝完清凉啤酒后,美國总统奥巴马在越南国家会议中心发表了长篇讲话。3天后,奥巴马在赴日本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期间,访问广岛市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对社会公布。  这次改革方案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回应了长期以来的一个社会关切,即国税与地税要不要合并的争论。根据方案,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税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将会继续存在,“合作而不合并”。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政府规划出来的,首先是自然生长的。然而在全国,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概念,正在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热炒。房地产先行将托高小镇的各项成本,在房屋租金高涨的形势下,对其他各种特色产业只会形成挤出效应,而不会有吸聚效果。  在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居民看来,最能表现美国总统特朗普独特个性的,是他脚上的一双袜子。在一张网上流传的图片中,特朗普斜躺在专机的座位上,脱了鞋的双脚翘上了桌子,他穿
最应该重视的是人才培养、教育的投资机会。中国电影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  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围绕电影产业链的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人愿意付出长期的  时间成本,踏踏实实去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功德无量  就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机会这个题目而言,我不一定非常适合探讨。但出于对行业发展、成长的责任心,出于对共同未来的殷切期待,我在本文中将坦率地分析问题,就事论事,并不针对任何人、任
《嘉年华》是一部题材尖锐但表达克制的电影,在中国大银幕上极其罕见。这部作品让导演文晏获得了第5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也让更多的普通观众知道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导演    在此之前,普通观众大都不太熟悉文晏,文艺青年们倒是知道她是个出色的制片人,推出过声名大噪的《白日焰火》。这一次,第54届金马奖上,文晏凭借《嘉年华》拿到了最佳导演奖。这部主题有關未成年人性侵的作品,在中国大银幕上极其罕见。  嘉年华
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新奥尔良医学中心神经科学中心主任尼古拉斯·巴赞博士领导的团队首次探明,由DHA制造的信号分子可触发产生一种保护性蛋白质,防止大脑和视网膜中的有毒自由基损伤。在鱼油中发现的DHA成分对正常的大脑功能至关重要。这项研究成果在線发表在《自然的细胞死亡和分化》上。
《忽如归》的核心是一个“归”字,不仅是身体和灵魂的回归,  更是对文化的寻根和体认  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戴小华的《忽如归》,用纪实手法书写了其家族1949年南迁台湾后的真实故事。  经过半个世纪的种种磨难,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戴小华的父母落叶归根,葬在故乡沧州的土地上;大弟戴华光回到沧州定居,以开西饼店为生;小弟定居青島,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管。远嫁马来西亚的她,成为活跃于当地社会的著名华文作家和文
通过吕进峰的中介服务与医疗基地,已经有上万名婴儿以“代孕”  这种特殊方式被“制造”出来。他的生意,只是中国庞大地下代孕产业的  冰山一角。利用中国数千万不孕不育人群对繁衍后代的强烈欲望,  吕进峰们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搭建出一条专业分工、训练有素的  “婴儿生产流水线”,追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暴利  “吕总,您就是活佛再世!”  这是一位母亲发来的报喜信息。就在此前一刻,她的孩子刚刚出生。只不过
因为参加《歌手》,赵雷火了,也让民谣重回大众视野。从1990年代的校园民谣时代,到这次的民谣热,人们发现了一直暗流不息的民谣歌手的脉络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长达两分钟的伴奏过后,赵雷开口唱了,站在舞台中央,他抱着的依然是那把跟着他去过远方也陪伴着他回到家乡的吉他。  同一时刻,台下响起了欢呼声和掌声,有些喧闹。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吹响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的“集结号”,做大做强中国自主品牌,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大到全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在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说,“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型市场国家双重的压力,只有正视挑战,迎难而上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伟大起来。”    4月11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