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温针灸、电针以及普通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SHS患者90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以及普通针刺组,各30例。温针灸组以温针灸疗法为主,电针组以电针疗法为主,普通针刺组以普通针刺法为主。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肿胀评分等情况。结果 1)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温针灸组的肿胀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肿胀评分均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针灸组肿胀评分降低明显优于电针组,电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三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治疗后FMA各项指标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MA各项指标评分组间比较,除反射亢进评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分值电针组显著高于普通针刺组、温针灸组显著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其中电针组相对于普通针刺组有着明显的改善(P<0.0l),温针灸组改善程度优于电针组(P<0.05)。4)三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电针组为86.0%,普通针刺组为60.0%,三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SHS在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综合功能等方面优于电针和普通针刺疗法,采用温针灸治疗SHS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