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
【机 构】
: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8%,差异显著;甜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经济效益提高24.08%,养分利用率提高54.09%,两指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后期,间作对甜玉米光能利用体现出一定的正效应,播后55d间作甜玉米光能利用率较单作增加28.44%。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自然资源
其他文献
采用添加pH指示剂溴甲酚紫的琼脂糖凝胶平板技术,检测了铝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表面pH和根尖细胞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铝胁迫下,幼苗根尖表面颜色在处理第1h、3h、6h无明显变
通过在陕西省韩城市黄河滩区对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常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共27种药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的大田喷施试验和田间笼罩试验,筛选出可供蝗虫不同密
测定嘧菌酯、锰锌·霜脲、烯酰吗啉·锰锌、唑菌酮·霜脲、氟吗啉·代森锰锌和霜·锰锌6种杀菌剂防治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设施和露
以淡水鲫鱼脑、肌肉和肝脏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酶源,以高效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为抑制剂,采用酶抑制法测定2种农药对AChE活性影响;将2种农药按不同比例混配,研究混配制剂对AC
于2005-2007年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 究, 试验设10种处理: 远离果园棉田、紧靠果园棉田, 密度为54 000株·hm^-2的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