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记者 晓芳)历时六年、近50位专家参与编撰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出版通史》已接近尾声。8月5日~6日,《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召开研究编撰工作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石峰,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顾问宋木文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
石峰对《中国出版通史》的研究编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国出版通史》对中国出版的渊源、演变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几千年来中国出版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明晰了编辑、出版、印刷、出版物流通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之间的界限,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中国出版通史》把出版史研究、出版学学科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石峰指出,现在大部分分卷的研究编撰工作接近完成,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坚持不懈,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他指出在编撰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研究编撰和整个出版史研究的关系。他提出了三个“至少”和三个“对得起”,这部通史至少编撰者自己满意,至少专家学者满意,至少让读者满意;这部通史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他强调,越是在最后的倒计时阶段,越要重视质量,确保《中国出版通史》能够经得住读者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真正成为精品图书、传世之作。
宋木文在讲话中,对出版的概念、出版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对出版的概念有几种观点,不要把这些观点对立起来,而应该衔接融合起来,将其作为一种从萌芽到成熟,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加以叙述,不能用现代的出版概念“规范”古代的出版活动。对如何写当代出版,宋木文说,对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出版发展历史,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既要保持高度一致,又要有历史的眼光。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副主任郝振省代表《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对前一阶段工作做了总结,对下阶段工作做了安排。他说研究所和编委会已经制定了倒计时工作计划,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务必保证2006年9月所有分卷定稿完成,已经定稿的书稿,应尽快做好图片、索引、大事记、参考文献等技术性工作。会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办公室主任魏玉山主持。《中国出版通史》项目顾问、各卷副总主编、主笔、执笔等26人参加了会议。
石峰对《中国出版通史》的研究编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国出版通史》对中国出版的渊源、演变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几千年来中国出版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明晰了编辑、出版、印刷、出版物流通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之间的界限,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中国出版通史》把出版史研究、出版学学科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石峰指出,现在大部分分卷的研究编撰工作接近完成,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坚持不懈,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他指出在编撰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研究编撰和整个出版史研究的关系。他提出了三个“至少”和三个“对得起”,这部通史至少编撰者自己满意,至少专家学者满意,至少让读者满意;这部通史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他强调,越是在最后的倒计时阶段,越要重视质量,确保《中国出版通史》能够经得住读者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真正成为精品图书、传世之作。
宋木文在讲话中,对出版的概念、出版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对出版的概念有几种观点,不要把这些观点对立起来,而应该衔接融合起来,将其作为一种从萌芽到成熟,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加以叙述,不能用现代的出版概念“规范”古代的出版活动。对如何写当代出版,宋木文说,对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出版发展历史,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既要保持高度一致,又要有历史的眼光。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副主任郝振省代表《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对前一阶段工作做了总结,对下阶段工作做了安排。他说研究所和编委会已经制定了倒计时工作计划,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务必保证2006年9月所有分卷定稿完成,已经定稿的书稿,应尽快做好图片、索引、大事记、参考文献等技术性工作。会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办公室主任魏玉山主持。《中国出版通史》项目顾问、各卷副总主编、主笔、执笔等26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