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续权制度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续权,又被称为著作追续权,是指艺术作品的作者就其已经出卖的作品原件在后续公开再次转售中的增值部分享有提取一定比例利益的权利。追续权作为著作权法领域中一项既重要而又特殊的权利,自1920年于法国首创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包括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80余个国家和地区对该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立法,并且国际性也日渐增强。由于种种原因,追续权制度一直未能为我国立法者所接受。然而,我国学者对该制度其实也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有国内学者对该制度进行了若干形式的探讨与研究,直至此次《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之际,立法者由于结合到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蓬勃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才真正考虑要将该制度正式吸收并纳入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之中。2012年3月至10月间,国家版权局相继向社会公布的三个不同版本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稿以及之后报送国务院审议的送审稿中毫无悬念都将追续权保留其中,足以证明此次立法者以将追续权制度纳入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的雄心壮志和决绝态度。然而出乎立法者预料的是,第一次出现在《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第一稿中的追续权条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吸引了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还迅速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关于是否要在我国创设追续权制度的激烈争论。一时之间,社会上关于“追续权入法”的议题可谓是争论激烈、众说纷纭,加之各社会主体间的利益诉求的差异,支持者与反对者更是明显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各抒已见而又针锋相对。梳理各方声音,总结各方观点可以发现,本次著作权法修改引入追续权制度所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是否已经具备追续权制度赖以生根发芽的社会土壤,这其中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因而需要综合加以考量。换言之,当前在我国设立追续权制度的时机是否真的如立法者所判断的已经较为成熟,我国设立追续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又该如何分析与论证;第二,我国此次立法尝试引入追续权制度是参照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做法,将追续权制度移植到我国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该制度应当如何具体安排及设计,才能既维护艺术作者合法利益以期激发艺术创作的持续热情,且同时又能兼顾艺术中间商的感受和利益以维护正常的艺术市场交易秩序,即如何将著作权法一以贯之的利益平衡理念落实贯彻到追续权制度的具体构建中,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社情,具备我国特色的追续权制度。解决好前一问题乃是后一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当然,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追续权概念的清晰界定、性质的准确厘清、法律属性的深入分析,只有从法律层面上对这些问题逐一梳理清楚,才能牢牢把握“追续权入法”这根红线以连贯始终。当前,立法者正致力于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值此《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黄金时期,本文将以此为契机,尝试对追续权及其法律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梳理。在准确厘清和把握追续权法律概念、法律性质、法律属性的基础之上,力求探寻并论证追续权制度合理性的学理基础,进而延伸及另一问题,那就是要探索我国引入并创设追续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问题。此外,本文还详细考察了追续权制度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的产生、发展状况,就追续权制度在安排和设计上的基本规则作出细致比较,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尝试性地提出我国追续权制度的规划设计思路与具体立法建议。从主要内容上看,依次按照“立法体例与立法模式”、“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行使”、“权利保护期限”以及“权利限制”等六个方面对追续权制度展开系统性研究,并于全文结尾处尝试着提出了一份可供立法者参考的追续权法律条款建议稿。就对全文的把握而言,除去导论部分外,共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现将核心内容提炼如下:第一章,追续权制度的概述。该部分从阐述追续权制度的基本原理入手,从而引出对我国此次《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中引入“追续权条款”的关注。本章重点在于明确和分析追续权制度的概念、性质及特征。首先对追续权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从其内涵、外延两方面进行定义,并介绍当前两种主流的对于追续权的定义方法;其次,对追续权制度的缘起产生与发展状况进行一般梳理,概括性地介绍了该制度在两大法系国家的发展现状,凸显追续权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对艺术作品作者予以保护的主流选择;第三,对追续权的性质进行剖析,并介绍当前理论界对于该权利法律属性的三种学说。本文认为,追续权之于著作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著作财产权或者著作人身权的二者选其一的关系,因为追续权毕竟兼具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属性,简单化的对号入座难以适用于追续权之上,但考虑到追续权与“作品”之间毕竟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联系,且同时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追续权制度立法经验,综合考虑宜将追续权纳入我国《著作权法》整体框架中,再通过单行立法或解释的办法进一步作出细致、具体的规定;最后,对追续权的权利特性进行分析,结合追续权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对追续权的权利特性从五点进行阐述和归纳。第二章,追续权制度的合理性研究。该部分详细论证的是追续权权源的法理依据,也是该制度存在的学理基础,是本文的重点章之一。首先,本文对关于追续权制度的合理性争议进行了厘清。围绕追续权制度合理与否,理论界分裂为支持与反对的两大对立派别,因而形成了正反观点的激烈交锋。围绕追续权制度合理性的争议焦点,本文从六个方面详细梳理并分析了两派之间的论战,得出了追续权制度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而且在当代也具有充分的社会现实基础之结论。其次,对追续权制度合理性的学理基础进行了论证,并依次从法理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和法经济学分析的角度为追续权制度寻找到理论基础的支撑,证明了追续权制度“权源”的正当性、存在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尽管仍然存在着若干针对追续权的反对意见及理由,但相较于支持追续权创设的理论观点,这些反对意见相对薄弱且缺乏充分支撑,追续权制度显然是具备其独特学理基础的。第三章,追续权制度的比较研究。该部分系统而全面地对追续权制度在当代世界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条约中对追续权制度的具体规定,并相应地予以评价与分析。首先,在对国际公约及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追续权立法与实践经验系统考察的基础之上,本文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各国追续权立法与实施情况作出评析;其次,重点围绕着“立法体例与立法模式”、“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行使”、“权利保护期限”及“权利限制”六个方面,对追续权制度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规则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不仅归纳其共同特点,还对差异之处予以特别分析,以此为下文我国引入和构建该制度时提供具体可参的宝贵经验借鉴。第四章,我国设立追续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该部分在结合我国艺术市场发展实际以及国内政策法律组织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引入并设立追续权制度不仅是保护我国艺术家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艺术市场繁荣稳定的题中之义,既是推动我国艺术家参与国际艺术交流与竞争的客观需求,更是促进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内在完善与进步的迫切需要。就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国内艺术市场持续发展与繁荣为引入追续权制度提供了市场基础;日臻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为引入追续权制度提供了环境保障;国际层面日益成熟的立法与实践经验为引入追续权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加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引入追续权制度提供了组织条件。综合各方积极因素可知,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并实施追续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本文作者还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五地艺术交易市场进行实地调研,以进一步考证我国艺术市场实施追续权制度的条件是否成熟。第五章,我国追续权制度的具体构建。该部分首先回顾了追续权制度在我国的创设历程,从立法长期缺失到修法尝试引入,并对本次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中的追续权制度框架进行评析。其次,明确了我国设立追续权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对我国追续权制度的具体设计提出了建议,即应当在遵循适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将追续权相关制度纳入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之中。具体而言,艺术作者及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应作为追续权的权利主体,而艺术作品原件出卖人应作为义务主体,此外,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买受人或者中间人有义务向作者承担给付追续权利金的连带责任;除美术作品原件之外,应考虑适当扩充追续权保护客体的范围,例如将建筑作品设计图及模型的原件亦纳入保护范围内考虑;至于追续权利金的计量基准,可考虑借鉴国际通行办法,采用预设标准的总额提取法,另外在提取比例的设定上,宜采用随价位区间而变的灵活式滑动递减式提取方法,此兼顾合理性与操作性。考虑到现阶段艺术市场实际,私人交易艺术品并不适用追续权的规定,而只将其限定适用于公开拍卖艺术品的场合,宜规定追续权只适用于公开拍卖艺术品的交易类型,并通过集体管理组织统一行使。另外,作为保障追续权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有效手段,建立健全我国艺术品交易信息登记制度已然迫在眉睫,这样市场上的艺术品流转交易情况才能实现有据可循、有源可查,避免了无源可索的尴尬局面;有必要指出,还应当赋予追续权权利人相应的“知情权”或“信息获取权”,以便权利人能够知悉其作品在市场上的流转状况。至于追续权在我国的保护期限,立法者应仔细斟酌权衡考虑,建议可参照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对追续权加以同样规定。最后,我国在引入追续权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追续权进行若干适当且必要的限制,这样做既有利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更是对著作权法一以贯之的利益平衡理念的充分彰显。
其他文献
观察210例口服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1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NRS评分法,完全缓解中度疼痛的有87.5%,完全缓解重度疼痛有72.5%。奥施康定作为一种新型的强阿片类镇痛剂,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
铁路运输能力受到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限制,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中部分属固定设备标准,建成后很难改变,部分属技术装备类,可随着运量的增长逐步进行更新改造。本文从既有线路技
以壳聚糖凝胶颗粒为载体,采用共价键偶联法固定绿豆乳糖酶,研究壳聚糖固定化绿豆乳糖酶的酶学性质并对其进行水解牛乳中乳糖的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在4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万寿菊花超临界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分离万寿菊花中叶黄素脂肪酸酯,含量为20%。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临
利用碱性蛋白酶对麦芽蛋白进行酶法改性。通过对水解度(DH)的控制,来改善麦芽蛋白的某些功能特性。系统考察了酶量、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
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当代社会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社会地位的提升带给女性的是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已直接影响到经济消费的各个社会层面,而围绕女性消费的设计也就成为众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