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建设中面临着新的挑战。用户的信息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从单一化从多元化发展。RFID技术、i Beacon技术、VR技术、AR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相关,这迫使公共图书馆不断发展,并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不断变化的用户习惯定制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对以前的服务内容、模式进行改变,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才能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共图书馆在向智慧图书馆转变时,应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这要求公共图书馆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以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注重服务创新,才能不断迎合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新服务以及新平台。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作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形态,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新实践。本文采用了网络调研法、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进行了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介绍了国内国外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创新点。(2)先对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以及创新服务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两者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技术支撑:RFID技术、i Beacon技术、V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最后说明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采用了文献调查法以及网络调查法,选取了13个一级公共图书馆为样本,对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归纳为四个方面:个性化智慧服务、交互立体式服务、空间再造服务、虚拟体验式服务。分析了这些智慧服务模式实践的成效: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发展较为发达,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各具特色,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以人为本以及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以技术应用为主。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即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有待加强,公共图书馆重应用轻开发的现象有待改善,不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广度及深度有待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需求空间改造有待完善以及不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不平衡。(4)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的策略:加强智慧管理,培养智慧馆员;强化科技驱动;拓展智慧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加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及流动服务建设,完善读者自助服务,深层次整合文献信息资源;打造智慧空间,营造文化信息共享空间及创意空间;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国内国际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迅速地进入了网络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代表的网络微平台是网络微时代的主要信息场景。网络微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网络微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住院期间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
自增强压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增强处理时压力容器的塑性区深度及经自增强处理后容器的承载能力,而且影响到自增强工艺的实施。运用解析法与图解法并按第三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自
随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西藏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也为区内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抓住机会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文章从
桥墩局部冲刷及其防护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是桥梁建设的前提和关键,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桥梁的规模越来宏伟,桥墩形态和尺寸富有变化,桥墩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国桥梁建
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 ,使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 ,主要表现在 :银行大部分已经处于买方
机会网络是一种节点对不断连接又经常断开的间歇式连通网络,通过节点频繁移动带来的连接机会实现通信的分布式系统,具有网络拓扑非连通、规模大、动态性高,节点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非周期性,机会通信存在间歇性、时序性等特点,近年来学术界对其十分关注。链路预测是通过研究节点属性和节点之间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估计节点间未来存在链接的可能性,是机会网络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论文分析了机会网络拓扑结构随时间不断
为寻求保护桥墩周围河床避受冲刷的有效方式,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三杆六脚透水架体对桥墩周围流场水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杆六脚透水架体不但能削减穿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其中内蕴着双重视角和双重主题:一个是红色革命的视野,以追求社会正义为主题;另一个是绿色视野,以实现生态正义为主题。《共
道光年间姚莹赴康藏之前其边疆安全思想已基本形成,《西藏外各国地形图说》则反映出其西部边疆安全思想最后形成,但至今鲜有专文研究。康藏之行对姚莹西部边疆安全思想最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