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逼人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跃鹏,1966年生,1986年考玉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其间,在皖南研究明清建筑及家俱等。作品参加“全国第一次花鸟画展”、“全国第一次中国书画展”。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中心工作。
  
  今年春节,我在朋友家中看到赵跃鹏几幅写意花鸟作品,大为惊讶。说实话,对于年轻的中国画家群落,我一向关注不多,因为,很长时间以来,除了闹腾和起哄外,除了在市场上获取一些利益外,真正潜心研究和创作的年轻画家太少了,而做出成就的更是少之又少。赵跃鹏的画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说明他在画中潜藏着感动我的东西,这种东西很难予以言表。后来,我又陆续看到了赵跃鹏的其他作品,最初的印象逐渐沉淀为一个基本评价,即赵跃鹏具有很强的叛逆性,他叛逆的矛头指向当代潮流。
  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思潮大肆入侵,成了文化领域的主色调,中国画坛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动作,是以“破”带“立”,即使前些年那个人为制造的所谓“新文人画”,也夹杂着许多非驴非马的东西。附带说一句,关于“新文人画”,我写过一篇文章,称它为没有文化的人画的画。据我的经验,画家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缺乏才分,死用功而毫无长进的;二是人很聪明却把聪明用的不是地方,浪费聪明的;三是有天赋,同时也固执己见的。在我的学生时代,曾把徐悲鸿那副对子抄在墙上:独执偏见,一意孤行。并不是我故意把自己摆在一个与众人对立的位置上,我只是喜欢自己的观念不受别人侵略。这一点,在赵跃鹏身上也很显著。他画中传达了这样的气息:孤傲、冷僻和奇崛。西方人把人的命运和性格联系起来,中国人则把画品和人品捆扎在一道,如果不是把人品拿来往脸上贴金的话,人品自然是画品的首要基础。然而,有很多让人恶心的家伙非常善于自我吹嘘,鱼目混珠,人品的音量自然变得面目可憎了。我想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特的呼吁:作者死了。其意思是作品是大于作者的。所以,关注画家的作品才是重要的,作品体现了画家最真实的一面。
  


  现在,人们已经不太关注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问题,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终于解答了自身的谜底。当人们把中国画作为“国粹”顶礼膜拜时,正是它的危机的根源。任何事物,只要定于一尊,就必然走向自我封闭,最后窒息自我的生命力。我特别反对那种主观上试图捍卫中国文化,却把中国文化当作化石一样对待的做法。说穿了,他们把中国文化看作静态的东西,而不是把它看作动态的过程,因此,动不动就搬出老祖宗的易经八卦、天人合一什么的。我常常看到一些很可笑的场面:某某名家大谈特谈中国文化与画画的关系,吐沫星乱飞却不知所云,与画画的实践风马牛不相及。画家的学问不在嘴上,而在笔下,这个道理恐怕不需要多做声明。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郑重指出,中国绘画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写意画的兴起和泛滥。姑且不论他的论断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我们不从写意画的发生看问题,至少可以从它的结果看出问题之一二。写意画的泛滥,是指男女老少都能依样画葫芦弄上几笔,现在的少儿书画展,老干部书画展遍地开花,则是一个缩影。即使是那些名家大家,大笔挥挥,也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写意画自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主流,有其历史根源,它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它被滥用不应该视作它本身的罪状。台湾刘国松在讲座中国画的状况时说,绘画的发展规律是工、写、抽象。我表示反对,我认为绘画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是从单一走向丰富,从封闭走向开放。我对工笔,对写意都不抱成见,它们只是类型不同。回过头说,我被赵跃鹏的画打动,主要原因是,我在他的画中观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即那种纯正的不放置任何添加剂的气息,它清新和透彻,有一种逼人的纯净。所以,工笔也好,写意也好,类型不同不是评判高低的标准。当然,就我个人的习惯和爱好而言,我更喜欢赵跃鹏的写意画,因为他的写意画更彻底地表达了他的心境,也更完善地把技巧和品格融为一体。古人论画把逸品置为最高,显然是文人理想的形象化投射。文人的最高理想可用大家熟知的那句话概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种理想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在当代,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理想早已失落,越富越自私,越穷越下贱,这样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我觉得指责别人是很容易的,从自身做起才是考验。赵跃鹏的经历却比较特殊,他画画的起点颇高,却花了苦干年时间在皖南研究明清建筑和家具,苦干年后又重新握起画笔。俗话说,一个人的经历是他最大的财富,赵跃鹏尽管不像有的画家起早贪黑、常年累月在画案前劳作,但从他笔端的功夫看,丝毫没有露掘显嫩之处。恰恰相反,赵跃鹏的素养和经历给了人们一种成熟浑厚的感觉,这一方面依赖于他的才分,一方面与他坚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有关。我把赵跃鹏的画风归为飘逸一类,因为他的作品空灵透彻,清气逼人。
  


  我上学的时候,刘海粟先生对我们说,画格以雄浑博大为第一,飘逸潇洒为第二,状物写实为第三。海粟先生一辈子追求雄浑博大,追求张扬的表现力强的东西,故一反古人论调,不以“逸”为然。实际上,不管是哪种排列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荒唐的。我见过很多假雄浑博大——粗糙的假大空,假飘逸潇洒——装模作样的浅薄,假写实——令人讨厌的匠气。我认为画家的类型不是追求出来的,而是天然的,必然的。现代心理学识告诉我们,在某个环境中,个人的心性是决定他未来走向的基础。否则就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性格和因性格造成的事件。“逸”只是一个说法,并不是评价标准,如果没有众多因素的综合,诸如造型章法,笔墨技巧,对气韵的理解,以及把握画面的能力等等,“逸”是虚无飘渺的代名词。
  


  这里,我想指出一点,一个画家的才分是最重要的。当然,才分的问题比较模糊,既不是能丈量又不可秤重,它是在实践过程中一点点挖掘出来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古人说,甘罗12为宰相,姜子牙80遇文王。意思是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老有所成。一个显著的例子,如果黄宾虹50岁前去世,我们还能知道这个人吗?对才分的挖掘,情况也是不同,有的人土层浅,一挖便冒,有的人土层深,需用毕生的力气去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辉煌的结果。以赵跃鹏的年龄,只能说他尚在挖掘的过程当中,但他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品格,让人对他抱有信心。
  


  我不知道赵跃鹏那个“静寂中的性情中人”的外号来自何处,从他的画里我看到,他有很强的叛逆性。潘天寿称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保持它的纯粹性,我没有和赵跃鹏谈论过画画问题,但他的画告诉我,他是潘天寿的支持者,当然,他的画法是与潘毫不相干的。赵跃鹏画法的基本脉络来自于“野逸”一路,我指的是他的写意花鸟。赵跃鹏不属于高产画家,他画路较宽,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皆有涉猎。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他取得的最醒目的成绩是写意花鸟。据我的不浅的阅画经验推断,我看到赵跃鹏作品时,竟然大为惊讶,就说明了一切。
  


  


  


  


  


其他文献
<正>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石刻绘画,也是石质装饰画,它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探讨黄褐斑的主要病因。采用问卷调查40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按相对危险度(RR)由大到小
<正>一、高平开化寺概述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腰,该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初名清凉寺。宋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下诏赐原清凉寺改名为开化禅院,即
<正>动画造型设计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已获得了认可,走民族化之路创造的辉煌历史,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上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从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是并购决策的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企业并购的期权特征,引入了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与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实物期
<正>李孔定主任医师,业医40余年。临证谨守病机,知常达变;施治独具特色,法古创新。屡愈难疾重症。现选随师所录治疗咽喉病的经验如下。 1 慢喉瘖(声带小结) 何某,女,30岁。
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资料,发现中医药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本院80例2017年1月~2018年2月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种植组则采取口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