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理论、Long的互动理论以及话语分析理论等为主要理论依据,选取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四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察和录音并转写成文字材料,比较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描述现状及找出差异,以及提出改进教师话语的设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不同英语教师使用教学语言的现状及差异:(1)教师话语的数量;(2)教师话语的质量;(3)教师的提问;(4)教师的讲解;(5)交互式调整和意义协商。同时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被研究的四位教师及所任课的4个班共208名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及仔细分析数据,笔者研究发现高中新课改对高中英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中英语课堂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话语的数量、质量、提问的策略、讲解的方式、交互式调整和意义协商都和新课改前有所不同。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话语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学生的表达机会,使得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议:(1)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课堂中教师的角色;(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个人素质:(3)培养教师的话语意识,控制教师课堂话语量;(4)课前合理教学规划,提高教师话语质量;(5)把握提问的类型、难度和时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刺激学生语言输出;(6)创设接近自然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交互调整;(7)反馈及时、恰当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