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和结构的过程.本文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对英汉部分情态动词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认为"参数变化学说"和"语法化学说"两者并不矛盾.跨语言的语法化研究可以为参数设定、语法等级和句法结构分析等提供更多的语言数据,而用形式的方法来进行语法化研究也可以对语法化的机制、动因、演变方向等问题有新的发现,因而能更好地解释语法的本质.
首先,本文在总结语法化的特点、机制和动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成语法理论下的语言演变,认为语言演变是参数变化的结果,参数是由普遍语法(UG)提供的,而语言习得是参数设置的过程.
其次,本文对功能语类、参数性质以及两种句法操作原则移动(Move)和合并(Merge)进行了考察.功能语类和词汇语类一样,可以进行投射(project),而不同之处在于功能语类不具备描述性内容,只具有语法意义.本文发现所有语言都具有普遍的功能特性,而语言间的差异就在于和功能语类相关联的特征在PF层面是否需要实现以及实现的方式.因此,情态动词语法化过程中的语言历时差异就可以从功能语类和参数设置的角度来解释.
第三,本文根据语法化研究者提出的史料选择标准选定了大量的语言资料,分析了15个英汉情态动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语法化过程.考察发现英汉情态动词的语法化过程中都涉及语类的重新分析,语类重新分析表现出从NP Head或者VPHead到TP Head或者ModP Head的转变.英汉情态动词的演变的斜坡基本上符合共时的功能语类的等级:ModP<,epistemic>>TP(Future)>ModP<,alethic>>MOdP<,volitional>>ModP<,obllgatio>>ModP<,permission/ability>.
最后,本文指出国内还在对能否用生成语法理论来研究语法化进行争论.本文提议我们可以在丰富的汉语史料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这一方法来分析语言演变,为参数设定和普遍语法的建立提供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