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受到制约。目前伴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城市生态质量,使其中的环境和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当前人们所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野生动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并且对环境能起到指示作用。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研究城市区域鸟类的群落特征,了解鸟类群落的变化状况以及各种栖息地因子,对于制定、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以及对于城市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上海市区的不同类型生境(林地生境,农田生境,居民区生境,交通绿化带及公共绿地生境)鸟类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比较,在了解鸟类动态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调查了鸟类对城市化的适应性,并分别从取食适应性以及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探讨城市化对鸟类带来的影响,这在上海市研究尚属首次,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的鸟类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鸟类群落结构调查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04种,隶属于9目28科,鸟类群落在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相对稳定,其中二级保护鸟类7种,上海市保护鸟类7种。鸟类多样性指数为3.3722,均匀性指数为0.3630,优势度指数为0.1168。林地鸟类物种数最多,鸟类多样性最高,优势种也最多。农田生境和居民区生境则相对较少。对栖息地参数的分析表明,距市中心的距离、植被覆盖率、植物多样性等因子对鸟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建筑指数及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存在负面影响。2、鸟类取食集团调查调查中记录到鸟类取食集团14个,林地生境取食集团最多。鸟类取食集团数目与生境类型关系密切,鸟类取食行为随生境改变而有所变化。树冠层密度、灌木层密度与食物丰富度是影响鸟类取食集团分布的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对鸟类取食集团存在负相关关系。鸟类已经对城市化产生取食适应性。3、鸟类惊飞距离调查调查选取10种优势种及常见种进行鸟类惊飞距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鸟类惊飞距离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居民区绿地中鸟类惊飞距离最小,其余依次为公共绿地生境>交通绿化林带>农田生境>林地生境。但存在例外现象,如大山雀、白头鹎等。影响鸟类惊飞距离的因子主要是鸟类体形大小,活动高度和观测点可视度,而鸟类引人注目性对鸟类惊飞距离影响不大。4、对上海市区鸟类保护建议通过对上海市区鸟类群落以及鸟类取食集团和惊飞距离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区的特点,提出了七条建议,以增加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