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一个新的单纯环境因素诱导的小鼠干眼模型,评估海藻糖滴眼液对干眼的疗效,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饲养于智能型环境控制系统内28天制作一种新型的单纯环境诱导的干眼模型。采用两阶梯除湿法控制环境湿度,可调温的工业除湿机初步降低房间湿度至(40±5)%,再利用带有分子筛的智能型循环除湿主机进一步降低饲养箱内湿度至(15±3)%,另设内置风扇,使箱体内气流达2米/秒,控制环境温度在21℃-23℃。其中海藻糖组小鼠10只,右眼给予100mmol/L的海藻糖滴眼液、左眼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另设不用药的干眼对照组和无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用药前及用药后7、14、28天检查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用药28天后取眼球组织行病理学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角膜上皮厚度和结膜上皮细胞形念改变及杯状细胞密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并比较角膜和结膜上皮Caspase-3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表层角膜表层上皮细胞改变。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眼模型小鼠在ICES饲养28天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泪液分泌量下降。实验结束时,干眼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厚度变薄(14.06±2.24μm和21.63±2.03μm,P<0.05n=4),结膜上皮细胞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密度显著下降(7±2和30±3,P<0.001n=4),角膜上皮脱落细胞增多,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用药7天后,海藻糖治疗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两者有统计学差异(7.1±0.9和9.3±0.9,P<0.05n=10);14天后,海藻糖治疗组评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4.8±1.3和10.6±0.9,P<0.01n=10);28天后,海藻糖治疗组评分为4.2±1.0,较生理盐水对照组11.0±1.2有显著差异(P<0.01n=10)。用药第14天,海藻糖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显著增加(1.6±0.2和1.1±0.2,P<0.05n=10);用药第28天,海藻糖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显著增加(1.7±0.3和1.0±0.2,P<0.01n=10)。用药28天后,海藻糖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增加(14±3和7±3,P<0.01n=4),结膜上皮细胞结构更趋向正常,角膜上皮表层脱落细胞减少,角膜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16±4和33±5,P<0.01n=3),结膜上皮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12±3和28±6,P<0.01,n=3);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干眼对照组相比,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量、角膜上皮厚度、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及角膜和结膜上皮Caspase-3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海藻糖滴眼液可以通过拈抗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提高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和减少角膜表层上皮脱落,从而增强角膜上皮屏障功能,增加泪液分泌量,阻断干眼发生发展的恶性循环,改善整个泪液功能单位的功能,对环境型小鼠干眼模型起到治疗作用。海藻糖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干眼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