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CD34、VEGF表达水平以及血神经屏障的影响,探寻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13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神经松动术组(简称结合治疗组),每组27只;按1周、2周、4周治疗时间再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9只。使用止血钳钳夹造成桑兰德(Sunderland)Ⅲ度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术后放入笼中饲养,同正常对照组一样,每日定时取出安抚,不做任何处理;神经松动术组进行坐骨神经的神经松动术治疗;夹脊电针组取坐骨神经发出相应脊髓节段的夹脊穴进行夹脊电针治疗;结合治疗组先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后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方式同上;以上治疗每周治疗六天,休息一天。按照每个时间点,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对坐骨神经进行功能评价后,安乐处死相应亚组的大鼠,取坐骨神经组织,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CD34的表达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有髓轴突计数;取坐骨神经的相应脊髓节段,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的表达情况;各亚组取3只动物在取材前利用伊文思蓝注射后取坐骨神经组织,镜下观察血神经渗漏程度的改变。结果:1.坐骨神经功能指数1周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三个治疗组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夹脊电针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2周、4周时间点,三个治疗组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低于正常组,且结合治疗组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其中4周时间点坐骨神经指数最高。2.坐骨神经有髓轴突计数1、2、4周三个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以及三个治疗组各时间点有髓轴突计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1周时间点,夹脊电针组有髓轴突计数高于模型组、神经松动术组与结合治疗组(P<0.05);2、4周时间点,三个治疗组的有髓轴突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合治疗组有髓轴突计数高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在4周时间点各组有髓轴突计数达到峰值。3.CD34的表达1、2、4周三个时间点,模型对照组及三个治疗组各时间点的CD34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周时间点,夹脊电针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神经松动术组和结合治疗组(P<0.05);2、4周时间点,三个治疗组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结合治疗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分别在1、2周时CD34的表达达到峰值,4周开始下降。4.VEGF的表达坐骨神经组织:1、2、4周三个时间点,模型对照组及三个治疗组各时间点的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周时间点,夹脊电针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神经松动术组和结合治疗组;2、4周时间点,三个治疗组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结合治疗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P<0.05),各组坐骨神经内的VEGF表达分别在1、2周时达到峰值,4周开始下降。脊髓组织:1、2、4周三个时间点,模型对照组及三个治疗组各时间点的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周时间点,夹脊电针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神经松动术组和结合治疗组(P<0.05);2、4周时间点,治疗组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结合治疗组表达高于夹脊电针组和神经松动术组(P<0.05),各组脊髓内的VEGF表达分别在1、2周时达到峰值,4周开始下降。5.血神经屏障渗漏程度从镜下观察发现,1、2、4周组模型组与三个治疗组的BNB渗漏程度高于正常组。2、4周两个时间点治疗组的渗漏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其中结合治疗组的渗漏情况改善的比较明显。结论:1.夹脊电针、神经松动术以及两者结合治疗均可以改善坐骨神经的功能,提高VEGF、CD34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血管再生,改善血神经渗漏的程度,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而且结合治疗组优于单独的神经松动术或夹脊电针。2.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可能通过促进周围神经血管再生、改善血神经屏障渗漏程度来修复大鼠损伤后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