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是各国监管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解决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的关键,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和证券监管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网络信息技术迅猛进步、金融全球化、我国加入WTO等等,我国证券监管需要总结的地方很多,任重而道远。2001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年。从年初开始,中国证监会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查处“黑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退市机制、打击证券犯罪等等。监管基调陡然转高与证券市场风险因素的增加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大量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风险的增加,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被牵连进去。这些风险因素的积累有可能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基金黑幕”、“中科创业事件”、“银广夏事件”、“东方电子事件”……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正是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笔者尝试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规制理论对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展开理论思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证券监管概论。该部分首先在规制理论基础上对证券监管进行了概念廓清,然后介绍了证券监管的目标和手段,认为克服证券市场失灵,保护投资者利益是现实目标,通过证券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最终目标,证券监管手段则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自我管理,最后分析了证券监管的五大原则,并按不同标准对证券监管对象进行了细分。第二部分: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该部分首先分析了证券市场的五项基本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市场,然后运用管制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管制,最后指出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失灵问题,从而为政府介入证券市场并施行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WP=3>第三部分:证券监管的制度选择。该部分首先指出,与证券市场存在失灵一样,证券监管也存在失灵现象。然后说明尽管如此,证券监管仍然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并且给出了衡量证券监管制度的十六项效果指标,阐明如何以不同的指标组合为标准选择证券监管制度。最后讨论了新兴证券市场上的政府干预问题,指出在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过程中政府监管逐渐弱化的倾向。第四部分:中国证券监管:过去、现在和未来。该部分首先对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缺陷,然后分三个阶段论述了中国证券监管的发展简史,最后对现行证券监管制度的特征及其缺陷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包括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证券商和证券业监管制度、证券交易监管制度等内容,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