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源因子1(FHF1)促心房颤动发生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致残致死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AF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包括结构重构、电重构及神经激素失调,其导致的异位电活动和折返路径形成是AF发生的主要基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源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omologous factors,FHFs)参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活动,提示FHFs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靶点。FHFs是否通过调节心房肌细胞电活动参与调控AF易感基质形成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一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FHFs表达目的:观察AF患者FHFs各亚型的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最明显的FHFs。方法:1.收集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组织,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心脏彩超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分为AF组和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取患者部分心房组织提RNA,RT-PCR检测各型FHFs(FHF1、FHF2、FHF3、FHF4)mRNA表达水平。3.对患者各型FHFs mRNA水平与AF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AF组与SR组FHF mRNA水平差异最明显且与LAD相关的FHF进行下一步实验。4.取患者部分心房组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验证两组患者间前述筛选出的FHF表达情况。结果:1.共纳入20例病例,AF组14例,SR组6例。与SR组相比,AF组BNP、LA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F组心房组织FHF1、FHF4的mRNA水平均高于SR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FHF1的mRNA差异更为显著。两组间FHF2、FHF3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3.FHF1与LAD呈正相关(r=0.4778,P<0.05);FHF2、FHF3、FHF4与LAD无明显相关性。4.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组心房组织FHF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AF患者的心房组织中FHF1表达高于无AF的患者;2.FHF1 mRNA表达与LAD呈正相关;3.AF发生可能与FHF1有关。第二部分FHF1促心肌肥厚大鼠心房颤动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目的:探讨FHF1在心肌肥厚大鼠AF易损基质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一)1.Sprague Dawley(SD)大鼠行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手术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2.SD大鼠分为2组:假手术Sham组,TAC组。体重(BW)、心脏重量(HW)、小动物超声心动图、Masson染色、血流动力学检测等数据收集,验证心肌肥厚模型构建成功。3.体表心电图采集;经过心外膜程序性电刺激,检测两组大鼠AF易感性。4.心房组织Masson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心房组织病理学变化。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大鼠心房FHF1表达情况;心房组织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FHF1与Na_V1.5之间的作用。(二)6.构建腺相关病毒注射病毒AAV9-FHF1 shRNA-GFP经尾静脉注射特异性感染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像验证感染效果。7.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TAC术2周后注射腺相关病毒。大鼠分组:A:Sham+vector组;B:TAC+vector组;D:TAC+AAV9-FHF1 shRNA-GFP组。8.各组大鼠经心外膜程序性电刺激,检测大鼠AF易感性9.各组大鼠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晚钠电流(INaL)。结果:(一)1.TAC术后8周,TAC组SD大鼠出现心肌肥厚,HW/BW升高。彩超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TAC组SD大鼠室间隔(IVS)厚度增加,左室后壁(LVPW)厚度增加(P<0.05,vs Sham组),E/A比值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相比,学流动力学检查结果:TAC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降低。Masson染色显示TAC组大鼠出现心室重构。2.心电图结果:与Sham组相比,TAC组大鼠RR间期缩短,心率增快,QT间期及QTc间期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大鼠AF可诱发性比较:PES后,TAC组大鼠AF诱发率及AF持续时间均高于Sha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大鼠Masson染色检查,TAC组大鼠心房肌出现心肌重构;透射电镜显示TAC组大鼠心房肌闰盘结构改变。5.两组大鼠心房组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AC组大鼠FHF1表达高于Sham组。Co-IP结果显示TAC组大鼠心房组织中与FHF1结合的Na_V1.5高于Sham组。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FHF1与Na_V1.5共定位于细胞膜,TAC组大鼠心房肌细胞膜上FHF1与Na_V1.5共定位多于Sham组。(二)6.注射病毒后发现心房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注射病毒AAV9-FHF1 shRNA-GFP组大鼠FHF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注射生理盐水及空载对照病毒vector组。7.大鼠分组:A:Sham+vector组;B:TAC+vector组;D:TAC+AAV9-FHF1shRNA-GFP组。心外膜PES刺激后,B组大鼠AF诱发率及AF持续时间高于A组;D组大鼠AF诱发率及AF持续时间低于B组。8.Co-IP结果显示B组大鼠心房组织中与FHF1结合的Na_V1.5高于A组,D组大鼠心房组织中与FHF1结合的Na_V1.5少于B组。9.B组大鼠心房肌细胞APD50、APD90大于A组,D组大鼠心房肌细胞APD50、APD90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NaL大于A组;D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NaL小于B组。结论:1、压力负荷过载致AF易感基质形成。2、FHF1可能通过与NaV1.5结合,增大心房肌细胞INaL,延长APD,促进心肌肥厚大鼠AF的发生。3、敲减FHF1可减小心房肌细胞晚钠电流INaL,缩短APD,抑制心肌肥厚大鼠AF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探讨鹿茸提取物对于软骨细胞调控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快速生长期鹿茸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匀浆机制备鹿茸
为了准确评价矿井突水危险性,根据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以大同矿区同地永财坡煤矿为例,针对现有9个钻孔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底板保护层深度、奥灰静水水压、底板
医用射流分离技术将水射流技术与医学工程结合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精细分离、切口平整、视野清晰、出血量小等显著优势。基于上述优势,作为构建精准外科手术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4月9日在海南出席2014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吸纳大量的社会资本,包括民营、外资等,由此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希望可以借此完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及周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新媒体时代的粉墨登场也使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人们已不再仅仅
伴随着经济的日益上升,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情况日益复杂,交通违法行为的数量也不断的上升。复杂的交通环境给交通执法部门的日常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由于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容易造成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案件的处理并非百分之百妥当,甚至有时无法协调好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本文通过韩某诉盐城交警支队名誉侵权案案例的分析,对公安交管部门启用高清人脸识别设备抓拍曝光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权利的定性、侵权
鱼雷被动声自导反舰时,搜索深度的设定决定了鱼雷效能的发挥.采用鱼雷被动自导作用距离作为鱼雷搜索深度设定依据.被动自导方程各项中,鱼雷自噪声级与传播损失随深度变化,二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关于小说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正在成为阅读教学关注的焦点。加强小说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构建高效的小说教学模式理应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