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非冻结性冷损伤作用后,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凋亡的数量以及形态学改变,探讨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致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对象和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只。实验组坐骨神经冷损伤(4℃,2h),对照组坐骨神经同样方法暴露,不给予低温处理。根据坐骨神经和DRG的病理变化,分别取两组大鼠L4—L6背根神经节于低温结束后1周、2周和3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PI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定量和定性检测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坐骨神经冷损伤后,受冷组L4—L6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出现凋亡。2.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坏死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3.Tunel法定性检测发现DRG神经元出现典型的Tunel染色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4.Tunel法定量测定DRG神经元凋亡率,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周开始增多,2周时到达高峰,3周时略下降。结论:非冻结性冷损伤作用坐骨神经后,相应的L4—L6 DRG神经元死亡形式主要是凋亡,凋亡的高峰出现在冷损伤后2周,以早期凋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