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筑的远离——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诗语形态解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运用符号美学的语用原理,在现实-语言-人的三维结构和文化大语境、语言发展状况和个人语言能力的互动机制场景中,解析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形态、“意-象-言”矛盾和审美构成,以突破对文学语言的静态分析或过多依赖社会背景来解读诗歌,尤其是象征诗歌的弊端.在论述中,既有史的梳描,更重代表性个案的分析.
其他文献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不同时代的注释者对其思想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是这些注释之间并不是没有共同点和联系。大体上说,到了唐代《老子》注释的主要类型和思想
该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佛教对唐诗的影响.一、佛教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唐代文人学士读书山寺蔚然成风,他们经常与僧人一起研习佛学、切磋诗文.在频繁的交往中产生了许多唱和
著名诗人吴伟业(1069-1673),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弘光朝灭亡前、仕清前、仕清期间、仕清后,数起数落,荣辱迭替。梅村体是这一过程中吴伟业心史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