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进入了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同工作的时代,协同技术被应用于各个场景,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协同技术的实现大多是基于操作转换技术,随着用户量的不断上升,基于操作转换技术使用的时钟向量表会降低系统的性能。而对等网络这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良好的可扩展性,使人们意识到P2P网络技术更适合于多用户协同工作场景。本文以农村医疗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为背景,设计与实现了一种适用于农村医疗等应用背景的协同编辑系统。其中,该系统使用JXTA技术实现对等网络平台,使用基于并发数据类型的Logoot算法实现并发控制服务,并通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其扩展性。其中,本系统实现了Undo机制和容错机制,如果用户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可以使用Undo功能撤销其操作,而容错机制增加了本系统的安全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深入的研究了并发控制算法,选用JXTA搭建开放对等网络平台,选用适于搭建在对等网络平台上的Logoot算法做为该系统的并发控制算法,设计和实现了基于JXTA三层架构的协同编辑器。JXTA平台三层架构包括:核心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依照JXTA的层次化结构,本文对服务层和应用层进行了开发,并在JXTA三层架构的基础上,将Logoot模型作为系统模型,将服务层和应用层作为控制器,用户界面作为视图,共同构成了模型(Model)—控制器(Controller)—视图(View)模式。其中,服务层为模型定义了组代理服务、消息处理服务和并发控制服务,保证了模型中文件的一致性。应用层中,实现了用户编辑过程中的界面显示模块、编辑会话管理模块和编辑文本模块,保证了视图显示与用户意愿的一致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他文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实体所遵守的规范,开发人员对于协议规范文本的理解可能不同,为了验证协议实现的行为是否符合协议规范描述及开发需求,在投入网络运行前必须进行
图是计算机科学最常用的一类抽象数据结构,在结构和语义方面比线性表和树更加复杂,更具有一般性表示能力。现实世界中许多应用场景都需要用图结构表示,与图相关的处理和应用
随着IT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游戏在整个IT技术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游戏引擎则成为了计算机游戏领域中的核心技术。然而大多数关于游戏引擎的研究都集中在视频和人工
粒子群算法(简称PSO)是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的一类随机群集智能优化算法。Kennedy和Eberhart对鸟群的觅食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单只鸟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