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连接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其烧结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根据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相界面处的组织结构特征、SPS烧结的过程和原理及传统的连接理论提出了连接机制模型,同时探讨了其相界面形成过程及连接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M42高速钢的硬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970℃时达到最大值,M42高速钢中孔隙减少,组织变得致密,复合界面处孔隙也减少。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M42高速钢的硬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12min时达到最大值,M42高速钢中孔隙减少,组织变得致密,复合界面处孔隙也减少。(2)优化后的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SPS最佳烧结工艺条件为:升温阶段压强为50MPa,在保温及其随后的冷却阶段保持70 MPa的压强;烧结温度970℃;保温时间12min;在冷却开始阶段,以100℃/min的速度冷却至800℃,然后以20℃/min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00℃,随后炉冷。(3)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接头处未发生整体的变形,无裂纹和大的孔洞等宏观缺陷,界面结合紧密;M42高速钢中碳化物颗粒细小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上,过渡层处无明显界面存在;接头过渡层中的成分、显微硬度均呈梯度变化,界面两侧有元素的扩散;界面结合强度可达542MPa。(4)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连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物理接触阶段、熔合区域形成阶段和扩散结合阶段;其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连接机理:机械作用机理、熔合作用机理和扩散作用机理,且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进行,最终在接头连接区域由于扩散、再结晶等过程形成固态冶金结合。
其他文献
本课题承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1 170542)基金资助,特致殷切谢意。木质素是芳香族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天然木质素的活性基团含量较高,比较活泼,但工业木质素经过化学处理,反应活性降低,特别是工业碱木质素,甲氧基含量高,羟基含量低下,分子量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木质素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工业碱木质素反应活性,改善其分子量分布的催化剂是实现木质素应用的途径之一。本文以
在过去70多年,铜铬砷木材防腐剂,简称CCA作为最主要的水载性木材防腐剂在全球广泛使用。但因CCA含有重会属砷(As)和铬(Cr)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得许多国家对其禁止使用。美国环境保护
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身大粮食平台优势,在益阳市大通湖地区积极开展优质稻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帮扶南京湖村、芸洲子村、永兴村、大东口村、芸美村、种福村等6个村,
期刊
邛崃高岭土资源丰富,利用其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铝,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符合邛崃开发高岭土“生产高附加产品”的思路,同时也是降低氧化铝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