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抑郁状态大学生在不同意识水平下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况,为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及抑郁的发生机制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效价匹配但年龄特征不同的情绪面孔图片启动情绪,在不同意识水平下呈现刺激,由抑郁指标低(正常)和抑郁指标高(有抑郁倾向)的本科生分别完成数字STROOP范式和情绪启动范式下的三个实验,分析其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1)阈下数字判断任务中,在儿童面孔图片启动下反应时方差分析表明,启动表情主效应显著,F(2,44)=6.548,p<0.05。“悲伤”表情启动条件下比“中性”和“愉快”表情启动条件下进行数字匹配任务需要更少的时间。成人面孔图片启动下,启动表情与被试组别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F(2,44)=2.527,p=0.091>0.05。抑郁倾向个体在一致性靶刺激情况下的启动表情主效应差异显著,F(2,86)=3.19,p=0.046<0.05。(2)阈上数字判断任务中,在儿童面孔图片启动下反应时方差分析表明,启动表情主效应显著,F(2,44)=3.646,p=0.034<0.05。“悲伤”表情启动条件下比“中性”和“愉快”表情启动条件下进行数字匹配任务需要更少的时间。靶刺激类型与被试组别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F(1,22)=3.249,p=0.085>0.05。抑郁倾向个体在一致性靶刺激情况下的启动表情主效应差异显著,F(2,86)=5.41,p<0.05。(3)面孔表情猜测任务中,儿童面孔图片做启动刺激时靶刺激判断为哭的概率方差分析表明,均未见启动表情和被试组别的主效应,同时也未见二者的交互作用。描述统计显示抑郁倾向组将后脑勺判断为哭的概率大于正常组被试。成人面孔图片做启动刺激时,愉快和中性表情启动下将靶刺激判断为笑的概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启动表情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1,22)=8.105,p=0.009<0.05。结论:(1)相同效价的情绪图片情绪启动效应是一致的,表情图片的启动同个体的情绪状态共同对认知加工过程起作用。(2)阈下和阈上呈现情绪启动刺激都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情绪启动效应,阈上情绪启动更倾向于控制加工,阈下情绪启动更倾向于自动加工。(3)儿童面孔图片和成人面孔图片启动条件下,抑郁个体均未表现出显著的负性认知偏向,只表现出负性认知偏向的趋势,抑郁倾向个体的负性认知偏向还有待进一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