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中国已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后阶段,但是传统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过载、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引领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将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推进。首先,本文以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文明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城乡统筹作为准则层,选取41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区域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绿色发展、区域开放发展、区域共享发展为准则层,选取34个指标,构建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差标准法,将数据无量纲化,进而通过熵值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GeoDa软件分析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并通过Moran’s I指数和LISA聚集图分析空间相关性。其次,将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带入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算出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利用GeoDa软件分析协调度的空间结构,并通过Moran’s I指数和LISA聚集图分析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再利用。收敛法检验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性。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由纵横双线-两台阶向两纵三台阶转变;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为由东南方向西北方、由东向西双向逐级递减的三层阶梯状态,且区域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聚,区域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向东北和西部地区集聚;协调度的空间结构为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线一带—断面三阶梯状态。②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及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但是2011-2013年区域发展水平正的空间相关性增强,2013-2017年区域发展水平正的空间相关性减弱;③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等级整体较低,最高的等级仅为轻度协调,且占比较少。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滞后,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表现为新型城镇化滞后,这表明区域发展滞后是阻碍耦合协调度低的省份提高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新型城镇化滞后是阻碍协调度高的省份提高协调度的主要因素。④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性处于中等水平,区域差异性在增大;区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最大,区域差异性在增大;协调度水平的区域差异性最小,区域差异性逐步缩小。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提出以下建议:①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向均衡健康方向迈进;②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共进。
其他文献
针对在多传感器多目标定位中,运用测向交叉定位法会产生大量虚假点,研究了一种剔除虚假点的方法。首先确定一个基准站,将其所测角度对应的测向线设为基准线,其他站测角所对应
从时差频差联合定位方程组出发,基于牛顿迭代法求解定位结果,并从理论上分析定位误差,说明时差频差联合定位的特点。考虑到双机时差频差定位中固有的定位结果模糊和定位精度
针对有向天线阵列对椭圆极化信号的测向问题,对椭圆极化信号的瞬时极化矢量做了空间分解,建立了有向天线阵列对信号的接收模型,提出了基于增益比估计的MUSIC算法:筛选接收数据
多端口网络常用于阵列系统中进行波束合成,其噪声系数测试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多端口网络模型,基于将多端口网络转化换成双端口网络的思想,给出了3种测试方法。方
<正>一、微波炉典型元器件识别与检测1.磁控管磁控管也称微波发生器、磁控微波管,它是一种电子管。常见的微波炉磁控管如图1所示。图1常见的微波炉磁控管示图(1)磁控管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