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近代”,简单来说即是一个时间段的划分。而“近代性”这一概念,侧重的是“特征”这一个层面,即事物在进入近代之后所呈现出的带有明显不同于之前的特征。对于绘画意义上的“近代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摆脱宗教束缚、绘画创作注重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等等。以西方文艺复兴为参照,西方绘画在进入文艺复兴之后,一直到20世纪,都可看作是西方绘画的近代时期,而这一时期绘画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便是西方近代绘画的特征。又可具体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方近代绘画起始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表现特征为人文性和写实性;第二部分是西方近代绘画的转折时期即巴洛克绘画时期,主要表现特征为世俗性和商业性;第三部分是西方近代绘画的新变时期即现代主义绘画时期,主要特征表现在自由性和游戏性。相比之下,中国绘画在宋代之前还不具有以上几点特征,但进入宋代之后,绘画领域发生的变化就逐渐体现在这些特征上。由此看出,这几点特征便是绘画意义上的“近代性”。这样就更加突显出了宋代绘画具有“经典性”之外的“坐标性”意义,如同西方文艺复兴一直以来都作为西方绘画的试金石一样。
唐型文化的开放雄劲、兼收并蓄和推陈出新使其背景下的唐代绘画具有开放的豪气、华丽的色彩,追求以形写神;宋型文化的理性务实、多元并存和文化的下移使其背景下的宋代绘画显得内敛、雅致,追求意境之美。对比之下绘画在进入宋代之后所产生的变化更加突显。
中国绘画由宋代开始市民社会初步形成、绘画开始摆脱神权束缚,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有关近代革命题材的绘画实际上只是中国近代绘画的很小的一部分。这是有关中国绘画史的取舍标准的问题,但是宋代以来的古代绘画史发展却不容忽略。从近代性意义的角度来诠释宋代绘画所具有的人文性、写实性、世俗性、商业性、自由性和游戏性的特征,富于了宋代绘画新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笔者研究该论题的目的,就是要证明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不仅仅具有“经典性”,在其近代性的意义上,有着和西方近代绘画几近相同的近代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