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舍饲控制实验,研究添加不同功能性植物及提高功能群多样性对绵羊采食量、食性选择及采食行为策略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草食动物的正效应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功能性植物和功能群多样性在绵羊采食中的作用,初步探索草食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利用机制,进一步深入和丰富动植物协同进化理论。实验结果表明:(1)功能性植物能够显著影响绵羊采食量(P<0.01),并且不同功能性植物对绵羊采食量的作用效果不同,对照处理及罗布麻、碱地肤、黄蒿处理组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812.7、888.1、955.5、805.9g,添加罗布麻、碱地肤能够显著促进绵羊采食,添加黄蒿对绵羊采食无影响;当功能群数量变化时,绵羊的采食量呈规律性变化,在一、二、三、四个功能群时,采食量分别为807.3、930.3、1017.1、977.36g,随着功能群多样性的提高,绵羊的日采食量表现为显著提高(P<0.01)。(2)绵羊在上、下午的采食量不同,下午的采食量显著高于上午,不受功能性植物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随着采食时序的延长,绵羊的采食量下降,罗布麻对采食量的调节强度随着采食时间的延长下降,而碱地肤的调节作用不受采食时间的影响。(3)添加功能性植物和提高功能群多样性对绵羊采食时间的影响不大,舍饲条件下,绵羊几乎不需要游走觅食的时间,因此采食速率主要取决于采食量,采食速率的变化规律同采食量的变化一致。(4)添加不同的功能性植物,绵羊的食性选择不同。罗布麻、黄蒿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绵羊对高质豆科牧草的采食量和采食频率,对低质的禾本科牧草的采食量和采食频率降低;而添加碱地肤组,绵羊对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采食量均有提高。(5)随着功能群数量的增加,绵羊采食量和转移频率增加,选择性提高,减小了过多采食豆科牧草的负作用;碱地肤中Na+的含量达到0.463%,绵羊在采食碱地肤前后,唾液内Na+浓度由0.195%提高到0.302%,Na+/K+由2.655提高到6.210,所以,碱地肤可以起到钠的补饲、辅助营养的作用。综上,某些富含次生代谢物质的植物对绵羊的采食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而有些次生代谢物含量丰富的植物没有发挥显著作用,甚至出现负效应。因此,植物的作用效果依据所含的次生代谢物的性质而异,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绵羊采食以粗蛋白含量高的牧草为主,次生代谢物可以提高粗蛋白的利用效率,减小过多采食蛋白的负效应。所以,粗蛋白含量是影响采食行为的关键因子,次生代谢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起到调节的作用。依据本实验结果,在家畜饲养管理中应合理利用天然牧草,提高牧草尤其是不同功能群牧草物种的丰富度,有利于均衡营养,提高绵羊的采食量和采食速率;在舍饲喂养下,适当添加功能性植物,可以起到口味调节、促进采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