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近年来被关注较多的生育年龄妇女高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与持续的盆腔疼痛和/或不育有关,但这种病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确切。有研究提出mi RNA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发展机制,是该病基因改变的重要调节剂。在本研究中,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 RNA),来预测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的相关mi RNA以及可能与内异症内膜容受性降低有关的调控mi RNA;方法:1、子宫内膜合并不孕患者mi RNA的差异表达: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8个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和6个对照组黄体期子宫内膜中micro RNA的表达谱,发现差异表达的微小RNA以及发现新的mi RNA;2、差异表达的mi RNA验证: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14例做实验组和非内异症不孕患者10例做对照组,利用荧光逆转录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黄体期子宫内膜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评估是否与测序结果一致;3、探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容受性降低相关的mi RNA:首先利用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数据库等)预测可能与内膜容受性变化相关的micro RNA;其次选择20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高内膜容受性8例和低内膜容受性12例两组,最后利用芯片技术检测筛选出的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容受性降低相关的micro RNA。结果:1、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8)和对照患者组(n=6)的子宫内膜mi RNA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到61个差异表达(DE)已知的mi RNA和57个差异表达(DE)新mi RNA。这些DE mi RNA靶标的基因本体分析发现,“蛋白质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合”等丰富了上调的mi RNA靶标,而“细胞增殖”富集下调mi RNA靶标。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潜在受影响的靶标涉及代谢,m TOR信号传导途径,蛋白水解等,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其不孕不育机制相关。2、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两组(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例和10例)子宫内膜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前十位的mi RNA,包括上调的mi R-1304-3p、mi R-544b、mi R-3684、mi R-494-5p、mi R-4683、mi R-6747-3p和下调的mi R-3935、mi R-4427、mi R-652-5p、mi R-205-5p的表达,验证mi RNA芯片技术筛查结果,显示这十个micro RNA确实在内异症中表达有变化,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3、利用targetscan、Miranda数据库我们挑选出四个可能与内膜容受性相关的micro RNA,分别是mi R-544b、mi R-494-5p、mi R-4427、mi R-1304-3p,4、最后我们通过超声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估内膜容受性,将20例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分为两组:8例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12例低内膜容受性患者,检测在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期内膜中这四种mi RNA的表达水平,发现mi R-494-5p、mi R-4427、mi R-1304-3p表达有差异(P<0.05),而mi R-1304-3p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发现内异症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mi RNA,其中包括位于前十位的上调的6个mi R-1304-3p,mi R-544b,mi R-3684,mi R-494-5p,mi R-4683和mi R-6747-3p),下调的4个(mi R-3935,mi R-4427,mi R-652-5p和mi R-205-5p),这些mi RNA有可能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以及通过调控生物因子影响内异症患者的受孕过程,导致不孕不育;其中,mi R-544b,mi R-494-5p和mi R-442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容受性降低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