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站点分类及其周边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观察近五年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所有住院手术患者构成,分析疫情前后以医院为基础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构成比及其临床特征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收治入院的行斜视矫正术患者,纳入13615人次.分析疫情前后住院患者的斜视类型构成比变化,重点比较疫情前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所占构成比及其临床特征变化,包含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斜视三棱镜度、立体视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全部13615人次中,纳入本研
近视是全球性的常见疾病,而研究发现,近距离诱发的暂时性近视(NITM)可能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近年NITM的概念、机制及和近视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近视的发生机制.
目的 研究3~15岁儿童屈光发育过程中眼轴与屈光状态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327例(654眼),采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研究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随年龄增加眼轴增长、等效球镜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平均角膜曲率比较显示3~6岁组与其余各年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9岁组、9~12岁组、12~15岁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
目的 系统评价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患者立体视觉恢复影响的因素,指导评估治疗并给予患方期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搜集与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患者立体视觉恢复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和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19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差异有统计
与斜视一样,高度的屈光不正和明显的屈光参差会导致弱视,但在儿童常规体检时很难发现.Van Eenwyk等人通过Brüekner瞳孔红光反射成像和偏心光折射技术,自动捕获数字视频帧和瞳孔图像,分析6个月~6岁儿童弱视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比测试4种AI方法,结果显示最好的方法是C4.5决策树学习系统,与专家推荐转诊与否的金标准对比,准确度可达到77%,该方法不但在检测斜视的敏感度达82%,还成功检测出高度屈光不正以及明显的屈光参差并将转诊率提高到90%[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