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渗透,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时,应对科学的概念和过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然而,许多测试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校教的科学与他们无关。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各国都特别重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并期望课程标准在指导教材编制、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选择美国、英国、新加坡和我国四个国家的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加以比较和分析,并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方面具体展开,以探寻当前各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各自特色,进而促进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进一步思考。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四个国家的课程理念越来越重视科学探究和终身发展,关注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美国相比各国还强调学科内部的整合性;各国课程目标进一步体现出对科学探究的重视,关注学习进阶,英国则特别强调学生科学术语的掌握情况;各国课程内容呈现出一定横向、纵向的整合趋势,美国和新加坡更关注跨学科概念教学,新加坡和英国则更重视教学自主权;各国在教学上都更重视探究式教学,英国还提出“以评促学”的教学思想。最后,各国都致力于研制更加明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在评价方式上呈现出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基于以上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以下问题:课程理念上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课程目标上应关注学生科学术语的使用和掌握情况;内容标准方面应在新课标的推行实践中关注反馈,优化学习进阶设计,同时加强科学课程的横向整合,处理好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及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建议方面更加关注教学自主权,为教师的教学留更多空间:在评价建议方面强调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课程标准的组织方式上,可应用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
其他文献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中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而识字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笔者在多年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
豆瓣酱是中国传统调味品,由于其发酵体系中氮源丰富的特性,其氮代谢危害物如生物胺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关于豆瓣酱工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生物胺代谢影响的研究也
穿越历史2000多年的魏家坡古村落,坐落于洛阳孟津。千百年来村民刻苦研读、学风兴盛、特别是近百年来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一批批实干家、革命家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都与“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