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在垃圾分类中行为与作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与日俱增,大量可回收资源的浪费,使得垃圾的处理处置成为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如今传统的混合收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对于垃圾的有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普通居民对分类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与成人相比,中小学生群体不仅分类效果好,同时其分类行为能影响身边的人,应成为垃圾分类先锋队。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小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了其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发现中小学生由于其社会属性、心理特征和所处周边环境等原因,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小学生分类意识,确定分类试点学校;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出最佳分类方案;按照四分法分类方案,在两个学校进行分类试点试验;根据试点试验结果,论证中小学生分类的可行性;研究中小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其分类行为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在长沙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分类态度良好,86.51%的中小学生愿意支持垃圾分类收集,与成人相比,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更高,能正确辨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标志,并会在家中将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试点试验结果表明,学校垃圾中可回收物比例最高,学校分类正确率(85.64%)远大于居民区分类正确率(61.36%),学校混杂率(12.26%)远小于居民区(32.09%),分类效果好。中小学生环保意识强,分类热情高,若在该群体成功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可以影响身边的老师、同学,还能够通过“小手拉大手”、“小嘴说大事”等活动带动家庭成员乃至全社会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其他文献
<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如何破解?面对这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序幕。"草木植成,国之富也"。随着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8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分别进行CT或MRI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误吸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方法:针对96例消化道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战略化、系统化、人本化等管理理念的现代公司核心管理模式。本文以快消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案例入手,重点探讨了全面
波尔多液是果树上应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药效最为稳定,而且至今尚未产生抗药性的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其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在生产中,一些果农常因配制或使用不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已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该研究领域仍然存在视角不够开阔、论域相对狭窄的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