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课程实施提出了要求,这意味着核心素养正式进入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当中。因此,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各个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本文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并调查了新课标背景下武汉市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力求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致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使体育教学在立足本学科的情况下兼顾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以期在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同时推动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显示,新课标背景下武汉市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达成程度不尽人意,有待提升。具体问题表现在高中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素养发展不均衡,与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存在差距。在运动能力方面,学生虽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技能,但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运动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在健康行为方面,学生锻炼习惯等素养水平较高,但其健康意识有待加强,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管理方面仍需教师的积极引导;在体育品德方面,学生各具体维度的水平表现参差不齐,体育品格这一素养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武汉市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的成因为:新课程标准落实慢、课程评价需完备;体育学习氛围欠缺、课程资源待开发;体育教育模式单一、课内外体育割裂;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形式需创新。(3)本研究立足于新课标,提出了提升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相关策略: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完善教学体系;优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探索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教育模式;提升教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