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跃变型果实中乙烯生成有两个调节系统。系统Ⅰ建立于正常的营养生长期,负责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的基础乙烯的生成,当乙烯自我激活和受ACC合成酶(ACC synthase,以下简称ACS)或ACC氧化酶(ACC oxidase,以下简称ACO)诱导时,作用于果实成熟和花衰老的系统II就会产生作用。鉴于ACO和ACS在系统I向系统II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实验室利用酵母单杂交的技术初步筛选到6个香蕉果实特异表达基因ACO1的调控因子。从中选取了TR1,TR14和TR28,用它们的cDNA序列替代PVKH-35S-GUS-pA载体上的GUS基因,构建了三个效应载体PVKH-1, PVKH-14,PVKH-28。与此同时利用香蕉ACO1基因的启动子替代pBI121载体上的35S启动子构建报告载体pBIACO。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共转化法将三个效应载体PVKH-1, PVKH-14,PVKH-28分别与报告载体pBIACO共转化香蕉的果实切片,通过检测报告基因GUS的瞬时表达量来分析这三个调控因子的转录调控特性。共转化的实验结果表明这3个调控因子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报告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ACO1启动子的转录调控因子。本实验室已证明MUMADS1基因在采后第20天达到高峰,其发生跃变以及达到高峰的时间都要比乙烯提前,所以我们推测MUMADS1与乙烯的生成及果实成熟有着一定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利用MUMADS1基因分别构建了正义和反义效应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实验研究MUMADS1基因对ACO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MUMADS1基因反义效应载体与报告载体共转化后报告基因的表达量降低。正义效应载体与报告载体共转化后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通过本研究我们建立了在香蕉果实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共转化法研究转录调控因子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根据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分析来筛选转录因子,缩短了筛选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另外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了BanLec基因启动子是一个香蕉果实高效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串联双BanLec基因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BIL3)。将BanLec基因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BIL2)及双BanLec基因启动子串联的植物表达载体,分别转化香蕉果实后,分析报告基因的表达。实验证明串连的启动子活性超过单个启动子和35S启动子,且通过ABA诱导实验证明BanLec基因启动子可能存在ABA响应元件。对BanLec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将为香蕉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