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探讨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证素与一般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ALB、TB、ALT、AST、γ-GT、PT等)和肝活检组织病变特征的关系,为酒精性肝病的体质辨识和辨证的规范化、中医诊疗及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参考价值。方法:(1)按照《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140例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四诊信息和检测相关指标的水平,运用中医证素辨证系统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得到相应的证素积分,分析该病的证素分布规律。(2)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常见病位、病性证素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1.一般情况(1)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性肝炎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年人居多,且所研究对象的BMI状态多属正常。(2)AFL在青少年发病人数最多,AH、AC均在中年发病人数最多,提示不同年龄段可能患者的病变程度不同。(3)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随着饮酒年限的增加有所进展。2.证素分布规律(1)证素分布:常见病位证素分布依次为脾>肝>胃>胆,以脾、肝居多;常见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湿>热>痰>气滞>阴虚,以湿、热、痰居多。(2)证素积分:常见病位证素积分以脾证素最高,常见病性证素积分以湿证素最高,分别与其他证素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证素分级:病位证素分级中脾证素以Ⅱ级居多,肝、胃、胆证素则多见Ⅰ级;病性证素分级中湿证素以Ⅲ级居多,热、气滞证素多见Ⅱ级,痰、阴虚证素Ⅰ级比例最高,分别与各证素分级的频数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4)证素组合:病位证素组合以三病位及以上居多,病性证素组合以三病性及以上居多,虚实证素组合以虚实夹杂证居多。3.证素分布与一般情况的关系(1)AFL以肝证素多见,而AH、AC都以脾证素多见;AFL、AH都以湿证素多见,而AC以热证素多见,不同病位、病性证素患者病变阶段的频数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青少年、中年和老年都以脾证素多见;青少年以热证素居多,湿证素次之;中年以湿证素居多,热证素次之;老年则多见湿、热两种证素;不同病位、病性证素患者年龄段的频数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BMI状态属超重及以上以脾证素多见;BMI状态属偏瘦和肥胖以湿证素多见,属超重多见热、痰两证素;不同病位、病性证素患者BMI状态的频数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4.证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实验室指标和肝活检组织病变特征等相关指标的关系(1)饮酒量可作为痰证的参考指标之一。(2)ALB值降低时与胆的病理变化有关。(3)ALT值与痰证存在正相关。(4)γ-GT值升高时机体的湿、热、气滞更明显。(5)PT延长与脾的病理变化有关。(6)湿热质ALD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多为G2及以上(89.5%),其病位证素以肝证素、脾证素为主,其中脾证素与肝证素、胆证素在肝组织炎症分级的频数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湿热质酒精性肝病的证素分布规律:脾、肝、胃、胆是湿热质酒精性肝病的常见病位证素,其中以脾、肝为主;湿、热、痰、气滞、阴虚是湿热质酒精性肝病的常见病性证素,其中湿、热为重要的病理因素;湿热质酒精性肝病多呈现多病位、多病性的病理特征,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特点。2.不同病变阶段、年龄段和BMI状态等多种因素对湿热质酒精性肝病的证素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适当地健脾、清热利湿和化痰可改善患者的BMI状态。3.湿热质酒精性肝病的证素与饮酒量、实验室指标和肝活检组织病变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饮酒量的增加痰证的形成越明显,因此治疗上应重视化痰;ALB值降低与胆的病理变化有关;ALT值与痰证存在正相关;γ-GT值升高时患者湿、热、气滞更明显;PT延长与脾的病理变化有关,因此在临床中,对于ALB、ALT、γ-GT及PT异常的情况,可依证进行化痰、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健脾,谨防病邪的深入、疾病的进展。4.湿热质ALD多呈现明显的炎症,其病位证素以肝证素、脾证素为主,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从肝、脾论治,注重健脾调肝以防治疾病的进展、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