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分为三部分:利用淡紫拟青霉不同分离株间自然存在的菌落特征作遗传标记,观察种内异核现象;利用RAPD对来源于中国不同省份的21株淡紫拟青霉和3株拟青霉进行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用13株淡紫拟青霉,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根结线虫卵,从而筛选高致病力的菌株.其结果如下:1.淡紫拟青霉不同分离株单孢子后代的异核现象.用来自福建、江苏、安徽的四个菌株(19、20、459、641)的单孢子培养后代,在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PDA)+1%活性炭培养基上进行配接试验,仅在19×459两菌株间能形成异核体,其频率为12.25%.在配接试验中两亲和菌落交界处长出致密的菌丝簇组成的实线可推测为异核体.从来自菌丝簇组线的每个单菌丝尖端培养物中分离出30个以上的单孢子,并分别移接到PDA平板上.将来源于单孢子的菌落与两亲本菌落进行比较,有三个菌丝尖端培养物(459-8×19-2,459-7×19-10,459-6×19-1)重现了两亲该类型或出现了新的菌落类型,从而异核现象得到证实.2.对分离自根结线虫不同地理来源的21株淡紫拟青霉和3株拟青霉进行RAPD分析,从RAPD扩增结果可知淡紫拟青霉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型.RAPD指纹图谱能有效地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种内遗传变异大于淡紫拟青霉与桃色拟青霉和粉拟青霉得种间差异,菌株间差异和地理来源无相关性.3.利用采自不同地域的淡紫拟青霉的13个菌株,分别以其孢子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粒、菌丝处理分散卵粒、孢子液处理卵囊.被试所有菌株,同一菌株三种不同方法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相比,孢子液处理卵囊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处理.不同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有很大的差异.三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618号菌株寄生率均为最高.菌株对卵的寄生率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与基因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