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患者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一直被公认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但存在出血、TUR综合征、尿失禁、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并且前列腺太大也限制了 TURP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钕激光、钬激光、绿激光、铥激光、1470nm半导体激光等在治疗BPH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而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最广泛的术式。但是对于激光剜除后前列腺腺体处理而言,采用的方法却不一致,目前各中心普遍采用经尿道腺体粉碎手术方式,本中心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手术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科应用147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与经尿道腺体粉碎治疗BPH患者12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二、目的比较147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与经尿道腺体粉碎治疗BPH的疗效和安全性。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两组进行对照试验:A组60例,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B组60例,采用经尿道腺体粉碎。记录两组患者腺体剜除时间、腺体粉碎时间、手术时间、腺体切除重量、腺体粉碎效率、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情况。四、结果A组与B组的腺体粉碎时间[(4.5±0.8)min与(10.5±2.6)min]、腺体粉碎效率[(10.2±3.1)g/min 与(4.3±1.2)g/min]、手术时间[(62.3±13.8)min 与(68.8±14.9)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体剜除时间[(57.8±16.3)min与(58.3± 17.4)min]、腺体切除重量[(45.6±14.3)g 与(44.8±13.6)g]、膀胱持续冲洗时间[(2.0±0.5)d 与(2.1±0.6)d]、留置导尿管时间[(2.4±0.3)d 与(2.5±0.4)d]、平均住院时间[(7.8±1.3)d与(7.6±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膀胱损伤,A组无膀胱损伤病例,B组3例和A组1例有不同程度短暂性尿失禁,随访术后1-3月恢复正常。A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PVR)及Qmax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结论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是一种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与经尿道腺体粉碎相似,且具有腺体粉碎时间短、手术时间短、腺体粉碎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