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状况,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一种能力倾向,其主要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四个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儿童学习适应性。现有研究成果显示,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令人堪忧,很多小学生存在着学习适应性不良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对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量表进行测试,并分析测试数据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给予建议,不具备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从具体实务项目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相关专业方法,对咸宁市某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探究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农村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可行性。经过前期调查,社工考虑到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并且学校方面也希望我们为六年级学生做专门的升学辅导,本次项目活动从六年级21名学生中抽取7名学生进行项目小组活动。根据农村儿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适应问题,小组工作计划开展五次小组活动,五次活动主题分别为“我能行”、“我们是朋友”、“我爱我家”、“我们爱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旨在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帮助六年级的准毕业生们在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对未来学习生涯的规划。在小组过程中,组员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提高自身学习适应性。经过五次小组活动,7位服务对象的学习适应性基本都得到提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践证明,运用社会工作解决农村儿童学习适应的问题是可行的,无论是在过程评估还是结果的评估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组员的进步。社会工作摒弃传统教育的诟病,采用更为轻松、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帮助农村儿童解决一些社工能解决的问题,使农村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这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方法应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