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传统能源供需矛盾的突显和气候环境恶化引起的不良后果,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入到新型节约环保资源,试图减少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巨大的资源潜力以及环保节能的特性更是使其成为发达国家摆脱危机的一大新兴产业。目前,重视新能源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重大课题,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关注起来。在我国,新能源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再一次对新能源发展做出新的规划,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补助确实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升级优化过程这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政府补助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方面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对新能源行业投入资金的力度和范围都在逐年增强,但国家每年通过政府补助投入的大量资金是否真正能够如愿提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政府补助基础理论出发,对政府补助及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能力的现状。其次,归纳了影响我国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各方面因素。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补助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能力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理论部分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政府补助的相关理论及新能源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能力的现状。实证部分,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提出相关假设,对政府补助对新能源行业发展能力的各项关键指标分别进行了检验。本文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为:政府补助与企业当期的发展能力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企业后期发展能力影响显著,而且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在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中并不显著。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应该转变原有的观念,遵从有效资本市场规律,让市场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第二,新能源上市公司应该积极主动开拓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不是依赖政府补助;第三,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在加大政府补助披露力度的同时建立政府补助效率评价体系;第四,政府补助应该重点投入那些自身业绩较好的企业之中,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创新点如下:第一,研究视角独特。国内学者对政府补助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选取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本文从新能源行业这一新兴产业入手,以全体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政府补助对这一行业内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是一个较新的切入点。第二,研究内容创新。国内外学者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对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涉及专门针对发展能力的研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短期业绩进行评价,发展能力则是侧重于企业的长期业绩考核。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想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第三,研究方法创新。国内学者在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时,使用的都是整体上市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的全体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未对自身经营能力不同的企业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在实证部分对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全体样本以盈利能力的强弱作为基础评判依据进行分类,对政府补助和经营业绩不同的企业发展能力的相关性程度的区别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分类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