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民对于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需求层次已经到了自我实现的层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乡的两极分化,传统村落因其特殊性显得尤为严重。建立和完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以满足村民的自我实现需求。本研究以山东半岛地区内的不同规模形态、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发展需求的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以“背景研究——理论研究——规范研究——现状研究——需求研究——策略提出”的主要思路展开。首先,本文对山东半岛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的角度客观分析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现状,归纳总结对比公共服务设施在配置项目、规模、空间布局、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指导方针和政策对公共服务对象的配置进行研究。其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重点调研村落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情况做出科学化和数据化分析,总结配置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根据量化指标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运用空间句法对优化方案重新计算,评价其是否合理有效,并提出有针对性且高效的优化策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然后,本文对不同规模、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发展需求的传统村落进行类型提取,希望能够根据各类传统村落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使用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地优化策略,为其他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策略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合理化建议。最后文章从宏观政策制定、中观村落布局和微观单体空间三方面,分析不同群体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分别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未来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提供借鉴。对山东半岛东部地区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的研究,可以改善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对当前公服设施配置规模不足、空间布局不均衡、供需错配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有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建设水平,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