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细胞黏菌的原质团是真黏菌在生活周期中的营养生长阶段,根据性状,原质团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显型原质团、隐型原质团、原始型原质团。绒泡菌目、发网菌目、刺轴菌目分别形成这三种原质团。本文是以绒泡菌目的几种黏菌显型原质团为材料,进行了原质团形态特征、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等的观察,并对扁绒泡原质团中的细胞核进行了核骨架研究。 黏茵原质团的形态大小、颜色、结构等都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原质团具有的迁移、摄食等特性和最终形成不动的子实体使黏菌的归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它进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试图为它的归属问题提供依据。 黏菌原质团中的细胞核是游离存在的,并且进行着同步有丝分裂。这使得对细胞核的提取比较容易,并能获得同一时期的细胞核,这一点对细胞核的遗传学、生物化学的研究极为有意义。就以核骨架研究为例,不同时期的细胞核核骨架一定会有差别。以扁绒泡原质团中的细胞核为材料进行核骨架的研究,期望黏菌原质团成为研究核骨架及其它细胞周期中生化事件的模式材料。在以其它生物材料进行核骨架研究时,在提取细胞核时就会对核骨架造成破坏,因为核骨架在细胞中是和核纤层及胞质骨架构成统一的整体。原质团中的细胞核是独立存在的,得到的核骨架将更加完整,使核骨架的研究在材料上大受裨益。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实验对几种黏菌显型原质团进行了长时间的喂饲培养,在体视显微镜下研究了原质团的一般形态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原质团的内含物,原质团中进行同步有丝分裂的细胞核以及在子实体形成前进行减数分裂的时期。在电镜下观察了原质团、幼胞囊及菌核的超显微结构。菌核是利用饥饿-干燥法,对原质团进行诱导所得。利用分光光度测定法,得到了几种黏菌原质团的总蛋白和DNA含量,对黏菌原质团的盐溶蛋白进行酸性电泳分析,试图在原质团的水平上鉴定黏菌的种类。 结果表明:黏菌的原质团可以在水琼脂,喂饲燕麦粉或燕麦粉培养基上继代长期生长。显型原质团一般形态比较大而明显,是具有胶黏性的半流动体,伸展面的前部常呈扇型,边缘明确,后部则为网脉状,原生质有流动现象。原质团没有细胞壁,是裸露的原生质,但原质团包有一层胶黏质的鞘,鞘含有微纤丝,并随着原质团在基物上的爬行而被蜕去留下痕迹。黏菌原质团具有摄食性,线虫和霉菌可以侵染原质团。 光学显微镜下在原质团中可以看到大型的石灰质颗粒、晶簇、斜方晶。原质团中的细胞核是游离存在的,细胞核的同步有丝分裂不伴有胞质分裂,最终形成多核的原质团。在形成子实体前进行减数分裂,发生时期是在胞囊形成期,当形成幼袍子时,减数分裂就已经结束了,得到了减数分裂形成的二分体和四分体,也观察到不均衡的减数分裂,这可能是造成抱子染色体数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原质团是非细胞结构的。除含有细胞核外,还含有线粒体,消化胞,一些代谢中间产物,还有其它一些不能确定的物质。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原质团的一些特性,更象动物而非植物,高等真核生物具有的它也具有。在幼子实体的电镜观察中,得到了解旋的染色质。 在不良的环境下,显型原质团可以形成坚硬角质的菌核,内含有大量的内胞囊,菌核可以认为是内胞囊的集合体,内胞囊中含有核、线粒体和油滴。 当原质团遇到不良的环境,或是形成子实体,或是形成菌核,这是素占菌生活周期的两个方向,煤绒菌在形成子实体时,需要的原质团量大,在培养皿上培和民难满足,所以更容易形成菌核,针箍菌更容易形成子实体,在研究菌核时选煤绒菌,在研究子实体形成时选针箍菌。煤绒菌和针箍菌是我们研究的材料中生长量较大的原质团。 原质团中的总蛋白含量以煤绒菌为最高,扁绒泡最低。DNA的提取可以采用简单的氯仿一异戊醇的方法进行。在DNA含量测定中,煤绒菌的DNA含量最高,扁绒泡的最低。原质团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尤其是DNA的含量和核提取的难易没有相关性。 在对原质团的盐溶蛋白进行酸性电泳的分析中,不同的原质团得到了特征谱带,并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有骨架系统,它和细胞质骨架及染色体骨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核骨架主要由非组蛋白和少量的DNA、RNA组成。非组蛋白是核骨架的主体,DNA可能是遗传物质和核骨架的功能结合,RNA对核骨架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核骨架是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它在染色质定位、染色体包装、DNA复制、转录、hnRNA的加工、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诸多生物学事件中有重要的作用。就已经识别、鉴定和详细研究过的蛋白质而言,它们无论是与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结构有关,或是与细胞核内的生命活动相关的酶类,还是各种各样的调节因子,都构成了核骨架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分子基础。目前只有少数核骨架的非组蛋白得到了识别和认定,同时,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的研究远不如组蛋白的全面深入,今天,对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问题的重新探讨,更加深入地认识蛋白质,尤其是非组蛋白具有着时代意义。 本文以扁绒泡的原质团为材料,根据前人的经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