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决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传统上对人力资本质量的研究只考虑到认知能力,一般使用考试分数、智商水平或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衡量。然而,认知能力无法全面代表个人能力,社交技能、成就动机、自尊、领导力等相对独立于认知能力的非认知能力也会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产生巨大影响。青少年时期是非认知能力干预的“黄金期”和“敏感期”,这一阶段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决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传统上对人力资本质量的研究只考虑到认知能力,一般使用考试分数、智商水平或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衡量。然而,认知能力无法全面代表个人能力,社交技能、成就动机、自尊、领导力等相对独立于认知能力的非认知能力也会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产生巨大影响。青少年时期是非认知能力干预的“黄金期”和“敏感期”,这一阶段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大众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正在被逐渐压缩。城市中父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托管机构照看已成普遍现象,农村的情况则受到父母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父母陪伴严重缺失。因此,研究父母陪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对于改善当前我国青少年父母陪伴现状、促进我国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以及提升我国未来人力资本质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父母陪伴以及参与亲子互动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数文献仅关注到父母对子女学业的监督和辅导、陪孩子阅读、带孩子参加文化活动等对父母教养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的亲子互动活动,鲜有学者从亲子共餐这一生活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入手来探究父母陪伴缺失与获得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同时,大量相关研究局限于截面数据,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样本自选择偏误及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本研究以亲子共餐这一父母陪伴的基本标准作为切入点,按照两期间样本学生亲子共餐频率是否改变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来识别父母陪伴的缺失与获得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选取“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项目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两期数据中符合研究标准的样本学生7219名。该项目以人口的教育及流动指标为分层依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随机抽样,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28个县级单位的112所初级中学438个班级共计19487名中学生。项目通过现场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了样本学生基本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学校基本情况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亲子共餐频率的降低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总水平及其分维度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之,亲子共餐频率的提高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总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从各维度来看,亲子共餐频率的提高对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性和宜人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尽责性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已有文献及当前青少年父母陪伴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从家庭层面来讲,父母要进一步重视亲子共餐这一重要生活事件,倾听孩子的烦恼,增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关怀。(2)从社会层面来讲,父母陪伴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全社会应当营造“孩子成长、家长陪伴”的良好氛围,注重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社区可通过举办集体亲子活动等来增强父母陪伴孩子的意识和行为。(3)从政府层面来讲,需要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强化父母陪伴子女的主体责任,并为父母陪伴子女创设更为有利的法治环境;另外针对留守儿童的父母陪伴缺失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快推进外出务工人员流入地的各项制度改革,保证务工人员子女有条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成长期能得到父母充足的陪伴和关爱。
其他文献
本文专门分析了“宁愿”“宁可”两个近义意愿类语气副词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与其相关的习得和教学等问题。在研究时,我们分别从语义、句法及语用三个层面对二者进行厘析,进而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这两个语气副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及其成因,最后,对目前汉语教材中有关“宁愿”“宁可”的教学安排、练习题设置等情况进行检视,提出教学建议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本文共分为三章,主要研究内容如
决策常常是在社会交互情境下完成的,虽有大量研究证实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受到自身情绪特征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究特定社会视角下他人情绪信息如何影响个体的风险决策。同时,动态决策过程包含了多个认知阶段,已有研究从反馈学习出发,讨论了社会反馈信息对决策的结果评估阶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讨论了结果反馈信息与个体行为之间的预测关系。当前,较少研究对人际情绪作为提示信息时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尚未
马可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越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他短暂的58年生涯中,为中国音乐事业(尤其是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参与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与贺敬之、丁毅、张鲁、李焕之、瞿维等合作,1945年)和《小二黑结婚》(与乔谷等合作,1952年)不仅代表了马可歌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故“马可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
民族管弦乐《音诗—骊山吟》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饶余燕先生以诗入乐,用诗的意境创作而成,诗中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揭示当时的社会动荡,以及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饶余燕先生根据这首诗创作出民族交响乐《音诗——骊山吟》,该作品在1982年10月的首届《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成功上演并获得一致好评。作曲家以诗意为诠释该交响诗的引导,丰富了标题音乐的特定内涵,《咏怀》质朴的诗意为《音诗——
细胞是构成大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细胞膜则是保护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屏障。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构成,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确保细胞与周围环境发生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分泌并运输功能性蛋白质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等。肿瘤细胞膜具备与正常细胞膜同样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利用细胞膜这一重要的亚细胞结构与功能
亲社会行为和动机由于其重要性,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亲社会行为实施者和接受者的潜在心理过程和机制。然而,除了实施者和接受者,亲社会互动过程还包括观察者。近年来,基于常人理论(lay theory)研究,即观察者通过自己所获得的外界信息对他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进行推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基于常人理论的亲社会研究能够为正式理论(formal t
文殊师利,作为一位对大乘佛教十分重要的菩萨,在印度发源却对中国佛教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历代佛教徒的追随、皇室成员的推崇,还是在五台山形成的独特道场信仰体系,可以说都与其象征的佛教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传入中土的早期相关经典中,文殊菩萨常与般若智慧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经典当中,文殊常常以“善说空义”的形象出现,宣说着般若思想,引导听众获得“第一义谛”的启示。伴随着大乘佛教的发扬与传播,尤其是华
“比较”和“挺”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程度副词,二者的意思非常接近,留学生在习得这两个程度副词时经常发生各自误用或相互误代的情况。偏误的大量存在说明“比较”和“挺”虽然是一组意义相近的副词,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替换。因此,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从本体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大量的语料,研究“比较”和“挺”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差异,分析二者常见偏误类型以及偏误的原
作为清代学术的殿军和民国学术的先驱,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因其艰涩和曲折而为学界所议论不息。在其著作中,《齐物论释》又因为涉猎最广、思辨最深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学界很少特别注意到《齐物论释》初本与定本之间存在着的文本差异,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章太炎的学术思想的变化。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入手,首先对《齐物论释》初本、定本的文本改动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版本之间的思想差异展开分析。就初本、定本的思想
“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一书中最精彩的一章,亦是最难解的一章。此章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历史上关于“知言养气章”的著作和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但前人研究此章时多侧重于对孟子思想的阐发,却忽略了公孙丑与孟子对“不动心”的不同理解。从“知言养气章”的具体语境与话语脉络出发,可以看到公孙丑与孟子对“不动心”的理解并不在同一层次,这种差别是由二者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导致的。公孙丑从外在化的视角出发,将“不动心”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