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基因分型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阐明我国孕晚期妇女GBS感染现状,分析和比较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探索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因子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减少GBS产生和传播,为产科和新生儿科病房的后继抗感染工作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思路。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2月汕头地区35~37周孕妇阴道分泌物检出的无乳链球菌,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检测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析其遗传相关性。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最低抑菌浓度、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MLVA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药敏情况:汕头地区孕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总的检出率为7.12%(91/1278)。91株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6.15%(42/91)、29.67%(27/91)和84.62%(77/91),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为25.27%(23/91)。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苄青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敏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也是显著性相关(P<0.01)。  (2)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以ermB、mef(A/E)耐药基因为主,erm(TR)基因少;在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中,检测到在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parC基因或gyrA基因中具有突变,主要的突变类型是在parC中的S79Y和/或在gyrA中的S81L突变。在gyrB基因中没有检测到突变。  (3)毒力因子基因:所有菌株含有hylB基因、cylE基因和至少一种菌毛岛(PI-1,PI-2a或PI-2b);100%(91/91)菌株的CAMP试验均阳性,但9.89%(9/91)的菌株未检测到CAMP因子。  (4)基因分型:91个菌株共分为6个基因簇共有43个MLVA基因型,所有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都属于MT1,其中95.65%(22/23)的菌株携带PI-1和PI-2a。  结论:  本院孕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的携带率为7.12%,GBS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机制由不同的耐药基因所致。抗菌药物之间、抗菌药物和菌毛岛之间、MLVA基因型和菌毛岛以及耐药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MLVA基因分型对GBS的同源性分析为研究GBS的耐药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本研究提示加强对孕晚期孕妇GBS的筛选十分必要,以防止新生儿经产道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尿酸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的变化及别嘌呤醇对LOX的调节作用,探讨别嘌呤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为别嘌呤醇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
目的 探究并评价母乳在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64例管饲喂养早产儿为研究被试,选自于2018年2月~2020年4月,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并采用0.9%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