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建筑前置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狱建筑前置空间包括外缓冲区,监狱监管区大门,内缓冲区,监狱会见楼,涵盖了安全保卫、交通控制、家属会见、犯人教育等功能。监狱监管区大门将多种不同人群集散、分流,最大程度保证了监狱的内外交流秩序;会见楼作为社会人员与监狱服刑人员沟通交流的第一现场,既向服刑人员家属传达了监狱机关“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和“宽严相济”的改造方针,也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对服刑人员起到教育作用,从而在侧面达到罪犯不良心理矫正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全国监狱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少地区的监狱建筑逐渐暴露出了从监管区规划到监狱建筑单体设计的多层面滞后,监狱建筑前置空间因其空间区位的首要性,在新建和改造的需求上都更为迫切。随着2019版《监狱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布和实施,该标准对监狱建筑设计提出了一定时代性的要求,但由于国内对于监狱建筑设计尤其是监狱建筑前置空间的相关研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仍存在按标准下限设计的滞后性思想。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监狱机关的详细调研,掌握国内监狱建筑的第一手资料,了解监狱管理者对于监狱建筑的认知与评价标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监狱建筑前置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多视角、多维度、整合化的探究,并进行实际的设计应用。监狱作为对服刑人员执行自由刑的场所,具有保障、防卫、惩罚、矫正的职能。防卫、惩罚功能作为监狱诞生之初就存在的职能,与监狱的本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其保障和矫正的职能不断的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整理当前监狱建筑前置空间的发展背景,指明其发展的迫切需求,并梳理监狱建筑前置空间在监狱史中的孕育、诞生、发展过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联系其发展的过去与现在,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随后通过详细的调研对监狱建筑前置空间的的布局形态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出其优缺点,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基础上,以整体设计的思想为指导,重点探究空间与人性化、心理矫治、情感交流方面的设计策略,并应用于监狱建筑规划布局、建筑功能、空间联系与形态、空间形象的改善。作为具有一定开拓性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角度受到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国内最新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背景出发,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设计策略,力图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为监狱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建议,更好的满足监狱建筑对管理、改造方面的需求,是对我国监狱建筑设计领域的有益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有关结构变量,分别通过线性MA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模拟和预测。通过比较发现,汇率缺乏弹性时期,逐月MA
随着我国尿毒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尿毒症患者群体日益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应对能力较为低下,疾病给老年患者带来除了生理上的病痛,还带了心理、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极大困扰,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关于尿毒症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医学治疗和护理、心理干预、改善支持网络等外在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患者自己应对困难的正向能力,也就是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