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医保体系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但由于我国存在全额垫付和即时结算两种不同的医疗保险报销方式,老年人作为医保政策重点关注人群,在医保垫付制度下其基本的医疗服务利用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且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面临异地就医与垫付医疗费用问题的人将不断增多,医保垫付制度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因此,在不同的报销方式下,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本文以此为视角,研究不同医保报销方式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界定了医疗保险报销方式和医疗服务利用的概念,并阐述了报销方式对医疗服务利用的作用机理。其次,对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及报销方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两种不同医疗保险报销方式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来看,在即时结算报销方式下参保老年人患病后利用门诊医疗服务的概率更高;(2)从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来看,即时结算报销方式对参保老年人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影响;(3)从自我治疗来看,与医疗保险全额垫付报销方式下的参保老年人相比,即时结算报销方式对参保老年人的自我治疗利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从预防性医疗服务利用来看,在即时结算报销方式下参保老年人预防性医疗服务利用的概率更高。总体来看,即时结算报销方式对我国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政府部门应在推动医保即时结算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同时,加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并促进预防保健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