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3-二芳基丙烯腈及噻唑并三唑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仅在中国,每年就有200万人因癌症死去,目前根治癌症的方式为手术治疗,但由于许多种肿瘤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癌等全身性癌症、以及已经侵蚀周围组织的肿瘤无法进行手术,而化疗对身体危害极大,许多肿瘤患者不仅要承受肿瘤本身的疼痛,而且要承受化疗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所以,寻找到活性高毒性小的抗肿瘤药物是世界学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本论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从植物中提取的白藜芦醇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结构中含有三个酚羟基结构,导致其自身稳定性较差,并且活性较低,所以将白藜芦醇作为先导化合物,其结构中的羟基进行甲基化,并引入氰基结构合成一些列2,3-二芳基丙烯腈类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MTT等方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根据文献报道,含氮杂环结构是一种易与生物体结合的杂环,其中1,2,4-三氮唑为一种公认的重要活性基团,同时,噻唑酮类化合物也是一种抗肿瘤活性基团,所以将两者进行拼合,作为桥连键,合成一系列三唑并噻唑酮类衍生物,并通过生物活性的测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  所有化合物经1H NMR和13C NMR,IR等进行结构确证。  结果显示,2,3-二芳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d[(Z)-2-(3,5-二甲氧基苯基)-3-(4-溴基苯基)]丙烯腈与4p[(Z)-2-(3,5-二甲氧基苯基)-3-(乙氧基苯基)丙烯腈)]在HeLa中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而且在正常细胞中有较低的毒性,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抗癌作用。该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作用,并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停留在G2/M期。三唑并噻唑酮类衍生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k[(Z)-5-(3-乙酰氧基基亚苄基)-2-(3-吡啶基)噻唑并[3,2-b][1,2,4]三氮唑-6(5H)-酮]活性最佳,其在AGS细胞中的IC50值为20.3±8.3μM,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其他文献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向“以人为本”转变,对公共图书馆员工的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直接影响了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提出的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崛起的一个过程。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上互相依存。它占领了我们的日常生
期刊
目的:1、本文通过对PD-L110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研究,探讨PD-L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易感相关性以及寻求PD-L1的可能功能性位点。2、通过对再障患者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