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酸盐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留有黄药的浮选废水不仅对周围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其回收利用后还会影响浮选过程的技术指标以及生产的平稳操作。因此,对浮选废水中黄药的有效处理,具有很大的环保和经济意义。本课题是对含浮选药剂废水的生物处理进行的研究,以硫化矿和有色金属浮选中最常用、最为有效的捕收剂—黄原酸盐(分子式为ROCSSMe,简称黄药)为目标降解物。本文首先驯化筛选出在自然条件(pH值为7)下能有效降解黄药的菌株,在对其进行16S rDNA鉴定后,重点对菌株的生理生化及其降解黄药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由此确定了菌株降解黄药的最佳试验条件(pH值,温度,接种量,底物浓度)。最后考查了各菌处理含黄药实际废水的效果。经过的驯化、分离、纯化,最终得到六株能以黄药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分别命名为:X0、X1、X2、X3、X4和X5。通过对各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及菌种16S rDNA鉴定,X0菌株为Brev undimonas diminut(缺陷短波单胞菌属),X1和X5为Pseudomonas ae ruqinosa (铜绿假单胞菌属),X2和X3为Methylobacterium(甲基杆菌属),X4为Pseudomonas mendocina(门多萨假单胞菌属)。研究了pH值、温度、接种量和底物浓度等四种因素对六种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黄药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温度为35℃,接种量为10%(体积比),黄药浓度为2 g/L是菌株X0、X1、X4、X5降解黄药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四种菌的对数期都在24-72h内,72h后菌浓度达到最高,分别为1.36×108个/mL、4.42×108个/mL、2.96×108个/mL和1.52×108个/mL。在120h后,黄药降解率分别达到94.25%、99.25%、94.35%和99.25%,同时COD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88.1%、97.55%、87.6%和98.93%。而菌株X2和X3虽然能在以黄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但是对黄药的降解率不高,相同条件下黄药降解率仅为60%左右。研究了六株菌的混合菌群对取自黄药生产场地车间废水(黄药浓度575 mg/L, COD初始值为5996 mg/L)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温度为35℃,接种初始浓度为1×109个/ml,110 r/min振荡培养的条件下,混合菌在24h后对废水中黄药的降解率和COD的去除率就分别达到71.4%、51.5%,144h后对黄药的降解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9%、86.72%。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如何在有限的复习课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和理解繁多的知识点,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临的重要
本文报道相思子中相思豆碱对豚鼠实验性哮喘反应有抑制作用,对豚鼠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磷酸组胺致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但不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染料有80%~85%是偶氮染料,约有10~15%左右会在使用过程中被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高效、快速地去除此类有机污染物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刻
两会是我国每年召开的重要时政会议,对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党和人民心连心起着重要作用。每年两会期间,全国各大媒体都力争在报道中体现自己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
1城市屋顶绿化现状与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先进发达国家一样,要经历城市空间拥挤、空气和水质量下降、粮食蔬菜污染等问题。不仅如此,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往往因主观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做出了转变,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会计工作在该政策的实施下,需要进行调整,因为该政策已经对房地产会计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若不能够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是指以降雨为载体并在降雨的冲击和淋溶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过程将农田和畜牧用地中的污染物质包括土壤颗粒、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01-06月住院的396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07-12月住院患者345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