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分析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就诊的35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析斑块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357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7/357,30%)、锁骨下动脉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4/357,26.3%)、单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357,8.4%)。年龄是单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66,P=0.003),与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比较,男性(OR值0.339,P=0.026)是单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保护因素。357例患者中14例(14/357,3.9%)中、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4例急性脑梗死,1例表现头晕伴上肢发凉、乏力,9例表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手段;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DFI检出率较高,但仍低于颈动脉;其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年龄是单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比较,男性是单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保护因素。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表现为脑梗死、上肢缺血及脑缺血,其中以脑缺血症状(眩晕)最为常见。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研究:以陕西省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HUA)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
目的:评价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比较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最佳给药时间,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