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以辅翼国家课程之目标实现、使得教育更加适合于地方社会之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国家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乃现实之宏旨与本文之理论元点。扬州自古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音乐课程资源丰厚。有丰富的、可开发的资源却鲜于开发利用,这片丰厚的沃土闲置着。在国家政策允许、理论导向之下,如何开发与利用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既达成国家课程目标,又能传承扬州地方音乐文化、救援地方经济及辅翼于道德,是本课题的美丽期盼,也是现实之出发点。基于此,本文以基础理论、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策略等四部分整合建构。第一章,基本理论及概念。相关课程理论研究很深入,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了个性与针对性。因此,思考与厘定适合于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是必要的,此篇围绕课程、课程资源、音乐课程资源等说“理”。第二章,素材性音乐课程资源的类别表述扬州主要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从音乐学科、相通学科及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分门别类分析扬州地方音乐资源,并举隅广陵琴派及广陵琴社、古筝等器乐,扬州民歌,扬州扬剧、清曲、弦词等戏曲、曲艺等,从音乐本体角度解读其艺术价值,虽为举隅但非“信手拈来”,一则考察对象之价值,二则看开发与利用之现实性;虽为举隅,并非从某角度或某方面审视,而是全方位多角度既绕树三匝也入得其内。第三、四章为开发与利用篇。此篇从对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之开发与利用调查之实为始,廓清开发与利用之理与规矩,即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规程,提出开发利用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四个模式与四种策略,一方面成为国家音乐课程目标实现的辅助,同时也把扬州音乐教育置于扬州的发展并为之服务,另一方面把筛选出来的扬州地方音乐课程资源进入到国家课程的实施中,使得国家音乐课程在扬州的实施更加适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