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死亡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增加,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能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明确可预测心衰的预后因素较多,如肿瘤坏死因子,脑钠素,以及左右室的射血分数等检查,但这些因素检测相对较复杂,仅一些大型医院可完成而且费用较高,很难对每一位入院心衰患者进行完整而准确的评估来了解其预后。如何能用临床常用的、简单易行且可干预的检查指标来大体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是临床上急需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临床上我们发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且与心衰症状有一定联系研究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与心衰预后(死亡及存活)的相关性及其优势比,以期了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是否可以作为一项反映心衰近期死亡风险增加的指标,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作前期准备。 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近十年来入院老年心衰患者共912例的资料(1997-2005年,年龄>60岁),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同期入院非心衰患者随机选取10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患者入院时测定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将入选3组病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将入选病例按基础疾病不同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瓣膜疾病组、心肌病组及其他组,分析各组间该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在基础疾病不同的心衰患者中对预后影响。 结果:心衰死亡组、存活组及对照组三组间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12.99g/L、122.08g/L、122.81 g/L,血清白蛋白均值分别为32.03g/L、37.04g/L、40.95g/L,三组间两两比较(方差分析q检验)可见除血红蛋白组中对照组与存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比较均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从不同分层分析结果可见,心力衰竭发生及预后不良与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之间存在相关联系(P<0.05)。在心衰的各个基础疾病组内,心衰死亡组及存活组之间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尽管心衰基础病因较多,在不同基础疾病组内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均可反映心衰预后不良。随着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死亡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对心衰死亡预后优势也有随之增大趋势。说明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水平越严重,提示心衰预后越差。 结论: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提示慢性心衰预后不良,且预后不良与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检测手段目前较成熟,而且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检测简便易行,且卫生经济学方面均有其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心衰预后的评测指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