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侵略缅甸与中缅甸朝贡关系的变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贡体制多年以来一直是东亚地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主要关系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朝贡体制在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冲击下的变化和仍具有的影响力,本文以中缅朝贡关系在遭受英国侵略后所发生的变化为主线,以期反映朝贡关系对于清政府的意义所在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变化。 清乾隆年间,缅甸的封建王朝和清王朝之间确立的朝贡关系,此后,中缅两国的关系便在朝贡体系内和平稳定地展开。本文通过对中缅朝贡关系的确立和发展的论述,并结合英国对中国西南的野心,分析英国吞并缅甸为殖民地对中缅朝贡关系的影响,详细论述了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的反映,分析中缅朝贡关系在当时的意义所在。 本文通过对中英双方签订《中英缅甸条约》的过程以及此条约对于中英双方的意义,论述在中英谈判过程中,清政府以“留贡”为目的,试图能够通过谈判保留中缅朝贡关系。英国政府则利用了清政府的这种心态,在中缅朝贡关系上对清政府做出一定让步,以获取更多英国在中国西南的商业利益和侵略权益。因此笔者得出这样结论:到了19世纪末,朝贡关系虽然已走向衰落,但仍具有一定影响力,对于清政府仍具重要意义。所以对于中缅朝贡关系,清政府一直竭力加以维护,同时,英国在侵略缅甸时,也无法忽视中缅朝贡关系,甚至加以利用,以便于从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因此,中英两国关于中缅朝贡关系的解决方式可以说是特定国际环境下的产物。
其他文献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瑰宝,与江西乃至全国其他红色旅游资源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色及其发展的潜在优势,它在我
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国人只做顺从的奴隶而不做积极主动的主人翁,只会做臣民而不会做国民,因此,要建设新型国家必须要首先打造新型国民。当时社会所说的新型国民,一般指拥有
咸丰、同治年间,徐州地区铜山、沛县境内爆发了一场山东客民与铜沛土民的大争斗,双方已成“不共戴天之势”。这场土客争斗,持续十余年,土客双方残酷肆杀,跨越苏、鲁两省,穿插于太平
武昌蛇山黄鹤楼公园南楼始建于晚唐,在近千年历史中屡建屡废。在南楼存续期间,历代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赋诗者络绎不绝。本文对南楼的始建时间,建楼原因,建楼地点,名称来
殖民地时期成长起来的印度文官制度,是印度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政治制度。本文在占有较为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来考查和剖析这一制度的嬗变,以展示其不同阶段的特征,揭
元明交替时期是自宋末蒙古南下以来中国传统民族关系重构的继续。明初,蒙古虽退出了中原,但其迁汗廷于漠北,仍以“大元”的名义保持其政权的延续,终洪武一朝,迭与明王朝相对
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埃及作为这一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不仅由于创建较早、影响广泛的穆斯林兄弟会组织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复兴运动
本文拟以韩非思想中“非理想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两种倾向为切入点展开观察和论述。首先,韩非对儒家先验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预设所造成的理想主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批驳,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