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银中杨、A5、中绥三种杨树幼苗为试验材料,以三种杨树幼苗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与低温胁迫的关系为主线,测定三种杨树幼苗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木质素、总酚和黄酮含量,对以上四个指标与抗冻性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低温诱导银中杨、A5、中绥三种幼苗抗冻性的提高以及发生冻害的可能机理,并对获得抗冻性的三种杨树幼苗进行病原菌接菌试验,分析杨树幼苗烂皮病发病情况。另外,以春季芽萌动期、芽开放期、展叶始期的幼龄杨树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春季温度骤降的关系为主线,以细胞抗冻性和膜稳定性相关的各种生理指标的测定为依据,对在不同程度的温度骤降处理过程中杨树体内的相对膜透性、总酚和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扦插杨树幼苗的低温诱导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是银中杨幼苗发生冻害的临界温度,-1℃的低温锻炼即开始影响银中杨的抗冻性。-4℃对银中杨幼苗诱导抗冻性的效果显著,其锻炼的适宜天数为3 d。-3℃是A5、中绥幼苗发生冻害的临界温度,-1℃的低温锻炼即开始影响A5、中绥幼苗的抗冻性。-3℃对A5、中绥幼苗诱导抗冻性的效果显著,其锻炼的适宜天数为3 d。(2)春季温度骤降导致杨树的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骤降对不同抗冻能力的杨树的细胞膜损伤程度不同,总体而言,黑林三号的最大,黑林五号次之,小黑杨的最小。(3)同一生育时期,温度骤降幅度越大,酚类物质含量升高越多;芽萌动期枝皮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最大。从酚类物质的类别角度看,抗冻能力较强的小黑杨中木质素含量变化显著,抗冻能力较弱的黑林三号和抗冻能力一般的黑林五号则是缩合单宁和总酚含量变化显著,黄酮含量的变化在不同抗冻能力的杨树间差异不大。(4)杨树幼苗各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差异一般为根>皮>叶片,A5幼苗和中绥幼苗黄酮含量差异为皮>叶片>根。杨树幼苗叶片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为银中杨>A5>中绥,皮和根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为银中杨与A5含量相当且大于中绥。随着温度骤降总酚在杨树幼苗体内变化显著,缩合单宁和黄酮变化不大,木质素不发生变化。(5)从杨树幼苗病原菌接菌试验结果看出,获得诱导抗冻性的幼苗与对照相比,杨树烂皮病的接种发病率都不同程度降低,只有经过上述3个阶段的不同低温的锻炼后获得的幼苗其接种发病率最低。获得诱导抗冻性的杨树不同品系的幼苗其接种发病率不同,获得抗冻性的银中杨幼苗发病率低于A5和中绥幼苗,即冻害是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提高杨树幼苗的抗冻性对降低杨树烂皮病的发病率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