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制度壁垒的影响,以及这一制度壁垒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累积,我国农民在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的同时,却不能顺利成为城市的居民,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而是经历了“农民工”这种特殊的过渡形式,出现了农民工的“边缘化”问题,即流动被限制、工资被拖欠、没有社会保障、人格被歧视等等。农民工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这一命题。近年来,出现在城市的大量农民工,是率先走出农村的一批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与立足之地。他们是有条件,也是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农民工市民化符合我国的实际,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部分包括相关的理论依据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即,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能够推动我国的整个现代化进程等等,并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思想观念障碍、制度障碍、主体素质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实现,所以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是相当艰难的。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种种困境,本文深入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应对策。对策要求首先统一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的舆论环境。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如: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拓展农民工市民化的居留环境等。再次,重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最后,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总之,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关问题,以保障农民工市民化的健康发展。